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感染性疾病,属于传染病。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
1、血液、体液传播:若夫妻间有一方患有乙型肝炎,且与未患病方共用针具、器官移植、注射器、刮胡刀、共用牙刷等,可能会通过皮肤、黏膜损伤处进入体内,从而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2、母婴传播:即病毒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或者分娩后通过母乳喂养等,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3、性传播:即通过性生活传播乙型肝炎病毒,若夫妻间有一方患有乙型肝炎,且与未患病方发生无保护的性接触,导致乙型肝炎病毒从性伴侣破损处进入体内,即可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4、密切接触传播:即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如一同进餐、拥抱、共用毛巾或剃须刀、浴巾等,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应避免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密切接触,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物品,若有皮肤损伤时,应及时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此外,建议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定期进行体检,有利于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