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的元凶是志贺菌属中的病原体通过感染肠道黏膜,破坏细胞屏障和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导致腹泻、腹痛和发热等症状。
痢疾主要由志贺菌属中的病原体引起,这些细菌侵入人体后,在小肠下部和结肠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志贺毒素作用于肠上皮细胞,使其脱落,同时刺激局部组织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志贺氏菌感染引起的典型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以及里急后重感。其中,腹泻通常为水样便,每日次数可多达十次以上;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常呈不规则热型,可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里急后重感即排便时感到肛门有坠胀感,但每次排便量却很少。
诊断志贺氏菌感染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粪便常规加涂片镜检、培养及特异性抗原检测。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粪便常规加涂片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且可发现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培养结果阳性可确定志贺氏菌感染;特异性抗原检测有助于快速诊断。志贺氏菌感染的治疗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等。此外,患者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防脱水,严重病例需住院静脉输液。
预防志贺氏菌感染的关键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未经充分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和海鲜。另外,应定期对水源和餐具进行消毒,确保个人卫生,减少接触传染源的风险。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