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是一种由于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源是鼠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农村、人口密集的区域,此外,多发区还包括有出血热疫区、菜市场、沿海岛市、台湾、西藏等。出血热多以发热、出血、休克、肾功能损害等为主要表现,而且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高热期、低热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部分可有反复发作,此期患者传染性较强,建议出血热高发区进行隔离治疗。
1、高热期:即早期,此期患者有发热、血压下降、内分泌紊乱、精神萎靡、全身酸痛等症状;
2、低热期:即中期,此期患者体温上升至39°C左右,伴头痛、腰痛等症状;
3、少尿期:此期患者的肾功能开始损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依然保持正常的代谢功能,尿量明显减少,并出现少尿或无尿;
4、多尿期:由于肾小管变性坏死,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导致排尿增多,并且此时患者常有烦渴、多饮等症状;
5、恢复期: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进入恢复期,此期患者体温正常,无发热,并且食欲恢复正常,精神状态也逐渐好转。
出血热患病后建议居住地多休息、多饮水,并进行隔离治疗,同时还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等变化,若有不适,应立即就医。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