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危害性很大,病死率高,一旦确诊应及时就医隔离治疗。
登革热主要是由于携带登革热病毒的患者传播给了病毒,而患者在感染后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临床症状。
登革热病例大多为新鲜感染者,可通过伊蚊传播,主要发生在夏秋季。
登革热病例图片
1、登革热:登革热的潜伏期为1-5天,多数患者在感染后3-14天可出现症状。首发症状可表现为突然出现寒战、高热,24小时内体温可升至39°C以上,常伴有剧烈头痛、腰痛、眼眶痛、肌肉痛、关节痛等。
2、登革热:多数患者在感染后1-2周内出现临床症状,以突然发热、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出血等为主要表现。登革热病例的临床过程通常为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严重,可危及生命。
1、一般治疗:登革热患者应进行隔离,并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维持体液平衡。对于出血性休克、剧烈头痛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输注血浆或补液等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若患者出现高热的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吲哚美辛片等药物进行退热治疗。应注意休息,做好保暖措施,多饮水,加强营养,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氢化可的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等。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