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病,病原体主要经血液、母婴、性接触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根据感染人群和暴露程度的不同,乙型肝炎病例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流行的可能性较大。我国乙型肝炎病例总体来说比较多,目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达10%以上,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时期,而且一部分患者在成人之后会逐渐转化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全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我国乙型肝炎感染者以急性乙型肝炎为主,比较多见的是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和脑脊液中都可以检出乙型肝炎病毒,因此在我国众多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占主要比例。乙型肝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甚至可以作为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重要传染源,如果皮肤破口、皮肤有轻微损伤、共用注射针头、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以及器官移植等,均有可能成为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因此,要加强对乙型肝炎的预防和防治,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措施。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进行普查,并且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要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注射后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则可以有效防止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