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蚊虫传播,表现为高热、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登革热LDH(+),是指在血清中能够检测到抗登革热抗体,通常证明感染了登革热病毒。临床上可以将登革热分为典型登革热、疑似登革热、重症登革热、恢复期登革热,或者是隐性感染等。
1、典型登革热:主要表现为突起发热、疼痛、恶心、呕吐、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患者白细胞正常或升高,血小板减少,重症患者可见白细胞减少,甚至发生休克;
2、疑似登革热:此时检测可发现血清中抗登革热抗体水平滴度较高,但未达到峰值,需要补充检测,可能仍然为阳性,或者是检测结果为阴性;
3、重症登革热:如果血清抗体是阳性,但滴度较低,则考虑为重症登革热,患者会出现休克、出血等严重症状,危及生命;
4、恢复期登革热:如果血清抗体是阳性,滴度逐渐下降,则考虑为恢复期登革热,患者症状基本缓解,各种检查结果已经恢复正常;
5、隐性感染:患者感染登革热病毒后,但未检测到抗登革热抗体,可以称为隐性感染,可能不出现任何症状,但病毒会长期存在。
确诊登革热应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特异性IgM抗体,可以确诊感染,同时应检测登革热的其他特异性抗体,如IgG抗体,可以判断是否为隐性感染。对于临床症状不明显、血清学检测阴性的患者,建议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避免盲目使用退热药物。对于重症登革热患者,或发生休克、出血等严重症状的患者,应尽早入院治疗,做好隔离工作。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