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医学管理模式”:即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通过患者教育实现患者对治疗的参与性(participatory)。
通过个体化治疗并预测疗效,能够帮助患者科学认识乙肝治疗的疗效和疗程。同时,医生要把患者教育放在现代医学模式的背景下考虑,患者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生命时报》、搜狐健康频道联合推出,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支持的“让乙肝患者明明白白治疗”第二届乙肝患者调查结果公布,结果显示,多数患者对此疾病存在很多误区,过半乙肝患者仍希望彻底治愈乙肝。
乙肝抗病毒治疗最佳时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肝炎联盟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委员庄辉教授强调,错误的认识不仅会耽误治疗,还可能导致“急功近利”情绪,会影响患者心理,不利于康复。针对患者对疗效和疗程的过高预期,我们可以借鉴当前国际最新的“4P医学管理模式”。
突出现象:对于治疗的疗效和抗病毒疗程的预期过高
【调查数据】 仍有53.5%的患者希望通过治疗彻底治愈乙肝;52.5%的患者尚未认识到抗病毒的作用。除了避免发生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外,担心影响工作、就业,担心传染给家人也是患者开始治疗的重要动因,其比例分别占到了46.3%和48.4%。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近25%的人表示只能接受为期1年的治疗。此外,近九成的患者希望明确知道疗程,表达了对疗效可预测的迫切渴求。
【专家解释】 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不同,乙肝病人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患者对疾病以外的因素格外关心。此外,由于患者发病年龄大多在20~50岁之间,他们在发病前往往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万谟彬教授表示,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他们一方面求治欲望特别强烈,另一方面又特别希望尽量减少疾病、治疗对生活的影响。关心疗程,希望尽早结束治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杨旭教授说:“乙肝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生必须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这不仅关乎治疗效果,也关乎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提供疗效的预测,有助于他们保持很好的心态。如果患者对疗程存在先入为主、甚至是‘急功近利’的认识,一旦目前的治疗方案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就会为他们能否坚持治疗埋下隐患。”
严重后果:预期过高导致乙肝患者依从性差
【调查数据】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中,认识到乙肝治疗不能随便停药的只有五成,66%的患者曾经自行中断过治疗。当疗程超过患者的预期时,10.8%的患者会要求医生更换治疗方案或者找其他医生寻求帮助,20.9%的患者则选择治一段再看看。
【教授释疑】万谟彬教授指出,在我国慢性乙肝患者中,e抗原阳性患者占绝大多数。对于这部分患者,最现实的治疗目标是实现“双达标”,即实现乙肝DNA阴性和e抗原血清转换。而知道这个正确答案的患者甚至不到1/4。“参与此次调查的网友,近3/4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如果考虑到教育程度的因素,可以说,全国乙肝病人对于治疗的认识水平可能要更差一些。”
如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临床医生应该关注患者的诉求,了解他们的预期,更重要的是,提供科学的预测,并对患者进行教育,强调规范随访和坚持治疗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这也是“4P模式”的要求。
专家建议:可借鉴国际最新“4P医学管理模式”
【调查数据】 本次调查发现,乙肝患者对疗程给予了特别关注,表达了对疗效可预测的迫切渴求。近85%的调查者希望明确知道有关疗程。患者开始治疗时,除了希望了解疗效、副作用以及费用等信息外,也希望明确知道有关疗程。54.7%的参与者认为了解疗程有助于患者坚持治疗;49.0%的参与者认为了解疗程有助于他们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专家建议】 “尽管目前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临床上已着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力求为病人提供更为‘个体化’的治疗”,庄辉院士说:“但很遗憾的是,我们现阶段对于预测的重视还很不够,远远不能满足患者对于预测的迫切渴求。”
“4P模式”就好比乙肝防治的“四驾马车”,缺一不可。只有予以统筹兼顾,才能在乙肝防治的“希望之路”上走得更快,效果更好。
推荐阅读>>>树立信心 战胜乙肝
更多传染病知识尽在>>>中国第一传染病门户
(实习编辑:吴春丽)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