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3日,第19届亚太肝病学会(APASL)大会在香港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多学科结合的肝脏病学”。会上,乙肝专家指出,如何优化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案也是与会学者讨论的重点。而对于表面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实现“双达标”是首选的治疗目标。
APASL主席、香港著名肝病专家廖家杰教授在会上指出,《2008年新版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即《APASL指南》)首次明确了乙肝治疗的明确停药原则。对于e抗原阳性的患者,APASL指南建议,在间隔至少6个月的两次检查中,均显示e抗原血清学转换和病毒检测阴性,即实现临床上的“双达标”,巩固治疗一年后,就可终止治疗。
惊!60%乙肝治疗存在问题
“如何实现尽早停药,恢复正常的社会、家庭生活,一直是乙肝患者最关注的问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在会上说,“表面抗原转换从而彻底治愈是所有乙肝患者的理想目标,但只有极少数患者才能实现;对于众多的乙肝患者,‘双达标’(即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和e抗原血清转换)则是可望又可及的目标。实现‘双达标’后,患者发生肝硬化或肝癌的风险会大大降低,而有机会实现停药。”
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巫善明教授在会上也指出:“从乙肝药物的选择来看,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必须能够双管齐下,实现双达标,即一方面能够快速、强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同时另一方面还要具有较高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
“除了疗效外,乙肝患者还非常关心治疗费用的问题。”亚太地区肝病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全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在会上指出,“乙肝患者的总体治疗费用主要取决于每日药物的单价及总的治疗疗程。从治疗花费这一角度来看,‘双达标’的治疗策略,将使患者有机会早日停药,同时降低了日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这将有助于减少乙肝患者的总体治疗费用。”
侯教授进一步指出,最新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显示,与目前临床上另外两种口服抗病毒药物相比,替比夫定在实现e抗原血清转换方面,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比。而此前在《胃肠病学》杂志上发表的GLOBE研究2年结果也表明,与拉米夫定相比,替比夫定对乙肝病毒DNA抑制更强,耐药率更低,而且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也更高。
推荐阅读>>>治乙肝的3项原则8大注意
更多传染病知识尽在>>>中国第一传染病门户
(实习编辑:吴春丽)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