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染科 > 原虫蠕虫传染病

妙招预防和治疗宝宝蛔虫多发症

2011-06-06 02:26:00摇篮网

  小儿很容易收到寄生虫的打扰,该如何防治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的蛔虫症,让宝宝远离寄生虫病的困扰,健康成长呢?

  蛔虫病寄生在人体内,并引起疾病称蛔虫病,若没有任何症状称蛔虫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

  ◆病 因

  蛔虫是寄生于人体内最大的线虫之一,体长 20-40cm,形似蚯蚓,雌雄异体。受精虫卵随人粪便排出体外,发育成感染性虫卵。

  3周左右,经口吞入人体,在小肠孵化成蛔蚴,由肠管移行至心,肺,肝,最后回到小肠发育成虫。人体内的蛔虫少时只有一条,多的可达数十条或更多。

  ◆症 状

  ·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

  ·孩子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

  ·在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俗称“虫斑”。

  ·无明显原因,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

  ·孩子有偏食表现,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

  ·孩子吃得多,易饥饿,爱吃零食,但总也胖不起来。

  ◆治 疗

  常用驱蛔虫药有:枸橼酸哌嗪 (驱蛔灵) 包括片剂和糖两种剂型,每日0.1-0.15g/Kg睡前顿服,连服2日,每日剂量不得超过 3g。左旋咪唑,2-3mg/Kg,一次顿服。阿苯达唑(肠虫清)200mg,一次顿服,2岁以下剂量减半。甲苯咪唑(安乐士),每次200mg(两片)顿服或早晚各服100mg(1片)连服 3日。驱虫应选择儿童健康状态下进行。一般情况下,一个疗程的驱虫药即可。

  ◆护理和预防

  蛔虫寄生者是传染源。该病农村多于城市,儿童较成人多。感染性虫卵通过污染的手、食物、水果、蔬菜、生水等经口进入人体内。因此搞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是预防本病的有力措施。

  ◆预 后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有合并症若未及时诊治会有生命危险。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来慧丽 实习编辑:凌丽屏)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