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外科学

第三节 脐痈 诊断治疗

2007-09-13 22:54:0039健康网

喝水时,如果在水中加一样东西,有助排光体内毒素,外表年轻10岁。具体加什么,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长按可复制),回复 饮水 了解详情。

  [诊断]

  发病前有脐部湿疮史,或有脐孔排出尿液或粪便史。

  初起脐部微痛微肿,渐渐肿大如瓜,皮色或红或白,触之疼痛。成脓时伴发热、口干等全身症状。溃后脓出稠厚而无臭味者容易收口。

第三节 脐痈  诊断治疗

  如溃后脓出臭秽,或夹有粪汁,创口久不收口,脐孔部胬肉高突,脐孔正中下方有条索状硬结,则已形成脐漏。

  辅助检查:对久不收口的患者,可做瘘管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湿热火毒脐中肿胀,皮色红,疼痛;伴发热,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湿热毒邪蕴结于脐中,致毒滞血瘀,故肿胀疼痛;湿热蕴久化火,故全身发热,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为湿热火毒之象,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加减。

  (二)气虚挟湿创口经久不敛,脐孔部胬肉高突,中心有漏管,脓出臭秽;伴面色萎黄,肢软乏力,纳差,大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分析:由于病久致脾气虚弱,气血亏虚,故疮口久不愈合;气虚则运化无力,水湿内停,湿滞成毒,蕴结而生胬肉、漏管;面色萎黄、肢软乏力、纳差、便溏均为脾胃虚弱之征。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四君子汤加黄连、鱼腥草解毒利湿。

  二、外治法

  初起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溃后用红油膏或青黛膏掺九一丹外敷;脓尽改用白玉膏掺生肌散。

  形成脐漏者,可插入七三丹药线或白降丹药捻,化管提脓。必要时可行瘘管切除术及修补术。

  [预防与调摄]

  1.积极治疗脐部先天性疾病。

  2.经常用75%酒精擦洗脐孔,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结语]

  痈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其临床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肿胀范围6—9en,发病迅速,易肿,易敛,多伴有全身症状,预后较佳。根据病位的不同,有颈痈、腋痈、脐痈,胯腹痛和委中毒等。颈痈风热痰毒证,治宜祛风清热、化痰消肿,方用牛蒡解肌汤加减;肝胃火毒证,治宜清热解毒、化痰消肿,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腋痈肝郁痰火证,治宜清肝解郁、解毒消肿,方用柴胡清肝汤加减。胯腹痈湿热壅结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用五神汤合萆藓渗湿汤加减。委中毒湿热蕴阻证,治宜清热利湿、和营消肿,方用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加减。脐痈湿热火毒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用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加减;气虚挟湿证,治宜健脾益气,方用四君子汤加味。外治依一般阳证疮疡分期施治。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