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科 > 分娩指南

网友分享 12分钟分娩秘诀

2011-03-17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刘毅 27岁: 25岁时生第一个宝宝时,从进入产房到宝宝出生共用了35分钟。27岁时生第二个宝宝只用了12分钟。

  * 凌晨4:00 轻微的阵痛开始

  * 中午11:00 住进医院

  * 下午1:30 出现有规律的宫缩

  * 下午3:00 入产房

  * 下午3:12 产下一个重六斤半的男孩。

  产后因为无伤口,不到48小时就出院了。

  听刘毅讲过她的分娩经历的人都会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啊?!那么快!你怎么能那么快就把孩子生下来?虽然,大家的印象里生过孩子的人再生第二个会顺利得多,但12分钟却是一个让医生也惊讶的数字。

  “生命在于运动,没听说过哪只老虎妈妈因为有了身孕就躺在那里休息,而不再奔跑捕猎的。”

  我在怀孕的时候,除了过于激烈的运动,基本上没有什么顾忌。但我的运动并不是去健身房,更多的是陪女儿玩耍。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必定去公园,爬山、划船、喂鸽子、放风筝。遇上雨天,我也是个闲不住的人,逛商场、去花店、陪女儿玩翻斗乐,或者去小朋友家做客。即便到了临产的最后一个月,我也每天保证2~3小时的外出活动。

  住进医院,我也没躺在床上,而是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走路能加速我宫缩的力度,宫缩越好,产程就越短。从出现有规律的宫缩到进入产房,宫缩从每20分钟1次加快到每2分钟一次,宫口也开到了5、6公分。这给我最后的分娩赢得了更多的精力和体力。产程越长,耗费的体力越多,因为只要阵痛开始,就基本上是吃不下,睡不着,如果耗上一天一夜,差不多会耗尽你全部的体力和意志力。

  当宫缩达到每1~2分钟一次的时候,我几乎不能继续迈步,就倚在墙上休息一下。护士进来询问我的情况,摸摸我的肚子,惊讶地说:“哇,宫缩得这么厉害,肚子比城墙还硬。你怎么好象一点都不疼?而且还一边跟人聊天,一边走来走去的?”我说:“这叫‘分散注意法’,越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肚子上越觉得疼,说说话感觉好多了。”

  3:00躺上了产床,宫缩一下子回到了7~8分钟一次,力度也减弱了。于是我试着和医生提出能不能坐着生?没想到医生真的同意了,“你可以选择任何姿势,只要觉得适合你。”这句话鼓舞了我。于是,护士将产床摇到了60度,我的宫缩很快就上来了。我用双手把住扶手,肘关节撑在床上,第一次使劲,宫口就开全了,第二次,贝贝的头就出来了,第三次就一股脑地把贝贝推了出来。

下一页更精彩:从宫口开全到宝宝娩出只用了大约20分钟

2/4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