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广东人外出吃饭的“啷碗”,真的能消毒杀菌吗?实验告诉你真相

昨天,小九在粉丝群发送了一个问题——“你平时有哪些卫生的好习惯?”,也得到了各种回答,我们来看一下:

网友A:我在外面酒楼或者餐馆吃饭时,都会用开水烫碗筷,能杀菌消毒

网友B:我每次吃完饭都会立马刷牙,牙齿老健康了

网友C:我洗澡的时候都会抠肚脐,洗完澡后都会挖耳朵清洁,每次得做完这些才感觉自己洗干净了

网友D:难道只有我吃完饭回去散步吗?每次一吃完饭我都会带着我家狗下楼散步,感觉自己很养生

……

饭前烫碗、饭后刷牙、清洁肚脐、挖耳朵、饭后散步……这些“好”习惯可能不少人会有,那真的和想象中一样是健康、养生的习惯吗?

餐前烫碗、饭后刷牙,看似养生的4个好习惯,你可能一直都做错了

一、餐前烫碗,真的能消毒杀菌吗?

在广东用餐前,都有这么个习惯——“烫碗”,若是不烫洗碗筷,吃饭总感觉哪里不太干净。这种行为真的有必要吗?

南京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江苏某实验室对一些餐饮单位的餐具进行了抽检。抽检人员随机选择一张尚未入座的餐桌对台面4套参与进行快检,结果显示:两个产品都比较洁净,但筷子则比碗略脏,这可能与木制筷子容易藏污纳垢有关

此次抽检了21家商户的35批次餐具,包括6批次一次性餐具、10批次集中消毒餐具和19批次餐饮店清洗消毒餐具,检验结果的合格率均达到100%,安全状况良好

从抽检结果来看,餐前烫洗餐具,其实不是必需的。并且餐饮单位提供的茶水,大部分在60℃左右,即便存在微生物,这种温度根本达不到消毒效果

但烫洗一下,确实可以帮助冲洗掉残留油脂和浮灰,若是一定要烫洗,可用接近100°C的开水,多烫烫容易残留油脂的筷子。实在不放心,还是建议自己携带餐具外出用餐。

餐前烫碗、饭后刷牙,看似养生的4个好习惯,你可能一直都做错了

二、一吃完饭就刷牙,口腔更健康?

为了口腔健康,祛除饭后异味,很多人会选择饭后马上刷牙。但这种行为反而对牙齿健康不利。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治疗二科主治医师许桐楷介绍,吃饭过程中,口腔内为酸性环境,此时牙齿表面会发生矿化或者叫软化。但随着饭后口腔环境恢复成碱性,软化的牙齿又会坚固。

饭后马上刷牙,就会造成软化的牙釉质被刷掉,长期以往,牙齿就会变薄,遇到冷热或机械刺激,就会变得敏感。

刷牙的目的不是为了刷掉剩菜剩饭,而是刷依附在牙齿上的牙斑菌,一般一天刷两次基本就可以保证牙齿的健康。同时若饭后饮用碳酸饮料、橙汁、醋等有腐蚀性或酸性的食物,不建议马上刷牙,此时口腔环境酸化,刷牙容易伤害牙齿。

餐前烫碗、饭后刷牙,看似养生的4个好习惯,你可能一直都做错了

三、洗澡抠肚脐、挖耳朵会更干净吗?

肚脐皱褶较多,且形状如凹槽,容易聚集脏东西。虽然如此,但也不能随意抠,过多的清洗或不良的抠肚脐眼习惯,反而会造成腹泻、腹痛等。如果过于用力抠,还会损伤皮肤,引起细菌感染,甚至波及腹部内脏。

一般日常清洁肚脐,只需温水冲洗片刻,再用棉签轻轻擦拭即可。若是肚脐有奇怪分泌物,此时建议及时就医,而不是自行处理。

掏耳朵在川渝是一种“耳文化”,但生活中其实并不需要经常掏耳朵。

耳屎又叫耵聍,它的存在是为了起到一定保护:一方面,耵聍能起到保湿润滑的作用,帮助减少外界对耳膜的刺激;另一方面,耵聍可以保护鼓膜,防止病虫、细菌等入侵

耵聍一般无需刻意掏,它会随着我们咀嚼和咬合的动作自动排出外耳道,可以取出,反而会刺激耳道肌肤,使得耵聍分泌更多造成栓塞。

餐前烫碗、饭后刷牙,看似养生的4个好习惯,你可能一直都做错了

四、吃完饭就散步,到底好不好?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散步是一项简单有效的锻炼方式,饭后散步,身体可以收获不少好处:

1、改善心血管健康

散步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心血管发生风险。且散步相对于高强度有氧运动,更容易坚持。

2、减轻压力

散步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压力。通过步行,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物质,帮助人们获得轻松愉悦的感觉。

餐前烫碗、饭后刷牙,看似养生的4个好习惯,你可能一直都做错了

3、强化肌肉骨骼

散步需要全身协调,帮助锻炼骨骼及腿部肌肉,提高骨密度,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等问题。

4、促进睡眠

散步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使人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帮助人更快入眠。

但对于部分人群来说,包括基础性疾病,如贫血低血压、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并不建议马上去散步,饭后容易出现胃部血流增加,造成脑部缺血,若立即散步容易出现头晕不适。

另外,饭后不建议直接平躺以及直接入睡,这些姿势同样容易引起反酸、胃胀等不适。

饭后散步对于降血压和血糖有一定帮助,但不建议走太多,每天步行7500步左右对健康最有利,还能防止膝盖受伤。

餐前烫碗、饭后刷牙,看似养生的4个好习惯,你可能一直都做错了

这些所谓的“好”习惯,你都“踩雷”了吗?


参考资料:

[1]《实测!餐前烫碗筷到底有没有必要?》.湖北日报. 2019-09-15

[2]《吃完饭立刻刷牙反而会伤害牙齿?一天刷几次牙更合适?》. 趣健康. 2020-11-19

[3]《吃完饭后,到底该「走」还是该「躺」?不同人群不同选择!》. 健康之路. 2022-02-1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2025-04-09 13:57:29浏览4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牛勇毅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视网膜病变吃什么药最好
视网膜病变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可能包括银杏叶提取物、血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降眼压药物以及神经营养药物等。由于视网膜病变可能涉及眼底疾病,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1.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叶提取物可用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视力减退。该药物能够增加脑血流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通常为口服给药。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血管扩张剂 血管扩张剂如倍他司汀片、尼莫地平片等,通过扩张视网膜血管,增加视网膜血流量,有利于缓解病情。以上药物为口服用药,须在专业眼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眼部状况。尼莫地平的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反应,肝功能损害者应当慎用。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缓解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所致的视网膜炎。其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减轻组织损伤和水肿。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可口服给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因此不宜长期使用。 4.降眼压药物 降眼压药物有助于控制开角型青光眼引起的眼压增高。这类药物通过减少房水分泌量或增加外流阻力来降低眼压。常用的降眼压药物有醋甲唑胺片、乙酰唑胺片等。通常可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具体剂量应遵医嘱。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眼压和其他相关指标,以评估疗效和副作用。 5.神经营养药物 神经营养药物可以辅助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促进受损视网膜的功能重建。这类药物能够促进神经元存活、增殖和分化。常见的神经营养药物有吡拉西坦片、奥拉西坦胶囊等,患者需要遵医嘱口服。吡拉西坦片孕妇及新生儿禁用。 针对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此外,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