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爷在前天出门时正好碰到商场做活动,领了一个保温杯,回去后美滋滋刚想要杯子泡茶,却被家人拦住了。
因为家人看见这个保温杯上没有任何标识,且闻起来有一股很刺鼻的味道。
有免费的东西不让用让刘大爷十分不开心,但当家人拿出了一篇央视曝光的“毒保温杯”的文章,他就噤声了,真怕这个没有标识的保温杯用了影响自己的健康。
一、央视曝光不合格保温杯,重金属超标严重
现阶段市面上有许多质量参差不齐的保温杯,部分商家为了利益会用廉价的劣质不锈钢冒充食品级的304不锈钢。
早在2018年,央视就曝光过一则由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抽检的50款不锈钢样本的结果,其中有19款不合格产品。
不合格的产品主要问题为重金属超标,使用这种保温杯盛放饮品,尤其是酸性饮品很容易引起重金属析出。
如锰、铬、镍等元素超标,长期摄入会导致身体慢性中毒,损伤肝肾,还会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造成影响,表现为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以及免疫力下降等,严重的还会导致生命受到威胁。
目前市面上的保温杯材质主要有三种,分别为201、304和316不锈钢。
201不锈钢:这类不锈钢就是新闻上曝光的不合格保温杯,这种材质的不锈钢不属于食品级材料,多用于工业、表带制作。其内里的锰含量很高,耐腐蚀性很差,长期使用很容易让身体重金属摄入超标,影响健康。
304不锈钢:304不锈钢是食品级的材质,其具有耐腐蚀性好的特点,且价格相对也便宜一些。
316不锈钢:相较于304不锈钢,316材质的耐酸性会更好一些,可以说是进阶版304不锈钢,但它的成本会高一些,价格也更贵。
日常选择保温杯时要认准符合安全标准的,内壁有304/316等级或是食品接触用字样的不锈钢,在安全性上会更有保障。
二、挑选使用保温杯,牢记“六要点”和“六不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环境化学室林潇指出,挑选保温杯有6个小技巧。
①购买时尽量买有牌子的产品,去大型的商超为宜,同时要注意查看杯子的说明书、标签以及合格证书;
②闻一下保温杯内胆是否有异味,质量合格的产品一般不会有异味;
③查看产品是否有标识材料类型和成分;
④密封圈、杯口以及吸管等部位的材质应该是食品级硅胶;
⑤杯口、内胆部位的衔接处应该是光滑的,摸起来手感较好;
⑥购买后要测试是否漏水,保温时间是否能>6小时。
需要提醒的是,保温杯不适合装所有的饮品,这几种饮品建议用普通的杯子装。
茶:保温杯泡茶容易让茶叶内的维生素被破坏,且口感也会变涩。如果没有及时清洗的话,保温杯壁上会沉积茶垢,出现明显的异味。
碳酸饮料、果汁、中药:这些饮品多为酸性,长时间放在保温杯内很容易引起重金属迁移,让保温杯内胆腐蚀。
高蛋白饮品:如豆浆、牛奶等,长时间保温很容易变质,饮用后会出现腹泻等症状。且饮品内的蛋白还容易附着在杯壁上,很难清洗。
另外,一定一定不要在保温杯内泡枸杞红枣。
2020年福州一女孩泡了红枣枸杞之后忘记了,十几天后打开时发生了爆炸,右眼球因此而破裂;
2021年四川也发生了一起保温杯泡枸杞红枣爆炸的事件,天花板直接被炸了个洞。
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红枣、枸杞这类干果的营养较为丰富,经过浸泡后内里的糖分会大量溶解出来。而保温杯内的卫生死角可能存在有大量的细菌,与这些营养结合后会发酵产气。时间越长产生的气体越多,而保温杯内的密闭环境会让气压不断变大,突然拧开就会导致爆炸。
三、保温杯暗藏健康隐患,牢记两点科学清洗
保温杯的结构很复杂,如果清洗不当的话会有很多细菌藏匿其中,特别是内胆、瓶盖缝隙等位置。
且人们的口腔是个细菌很多的地方,直接对口直饮会让杯口附着很多的细菌。一些按压式的保温杯,在按压时也可能会带着细菌进入到水内。
台湾林口长庚纪念医院临床毒物科教授林中英曾进行过一个实验发现,保温杯内壁、杯口以及杯盖内有大量的细菌、微生物,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教授沈雁英提醒,清洗保温杯时一定要注意这几件事。
首先,有使用的前提下,每天都要对保温杯进行彻底清洗,不能单单只清洗外部,内部也同样需要清洗。
其次,在清洗时要先洗内胆再洗瓶盖。建议在瓶内放少量食盐加温水摇晃后浸泡5分钟左右,之后将瓶盖缝隙用牙膏清洗,最后将杯子内外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一遍。
最后,洗完后注意不要马上把杯子盖起来,等到都晾干了之后再盖上为宜。
保温杯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我们在购买、使用保温杯时也有不少的细节需要注意,对此一定要做好哦。
参考资料:
[1]《马上停止使用这种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伤肝肾、滋养癌细胞,很多人还成天不离手》.家庭医生.2024-01-08
[2]《警惕保温杯的安全隐患,选购注意这6点》.健康报.2022-01-06
[3]《保温杯里不能放的4种饮品,吓得我赶快去洗了一遍》.生命时报.2017-11-3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