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 > 大众保健

猝死离你并不远!夏天流汗后做几件小事就可能猝死

2023-06-25 16:36:0039健康网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段视频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内容为:在重庆某地一场业余的足球赛过程中,一名中年男子没有与球员发生肢体接触,却突然倒地不起,最终抢救无效,猝死在球场上。

如果你有留意,可能会发现,近几年关于运动猝死”的新闻时不时的就会冒出来,让人惋惜。那么,到底有哪些原因会诱发运动性猝死呢?应该如何防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运动性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先来了解下“运动性猝死”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和运动有关的猝死,主要就是指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

而导致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有2大类:

1、存在基础疾病或疾病风险

心脏问题引起的猝死(心源性猝死),这是致使运动性猝死最为多见的因素,具体可划分成多种疾病,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多见,大约超过70%就是因此导致猝死的。

其中大多数年龄都超过35岁,如花样滑冰冠军选手谢尔盖·格林科夫就因冠心病引发的心肌梗死,最终离世。

此外,心肌疾病,尤其是肥厚型心肌病也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占比差不多达到1/3,好发于35岁以下人群,如足球运动员维维安福,就是因此原因离世。

还有少部分人因冠状动脉发育畸形等疾病引起。总而言之,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常常是因为患者本身就存在心脏方面的问题,随后因运动等受到刺激而诱发。

2、不存在基础疾病或疾病风险

超负荷运动,超出心脏循环的承受能力,无法满足血氧需求,运动者就很容易出现心力衰竭、脑血流中断,从而发病。

又或者处于亲人刚丧失、重大考试等心理状态不佳情况下进行运动也可容易引发猝死;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下如果勉强运动,也容易运动中或运动后发生猝死。

还有就是心脏部位遭受剧烈撞击,比如运动员之间发生剧烈的身体碰撞或者受到冰球、棒球的击打,也可能发病。

所以,如果想要预防运动性猝死,就要尽量避免这些高危诱发因素,尤其是要警惕心源性猝死。

远离运动性猝死,6个事项要注意

而由于运动猝死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所以每个人在运动前后都要多加注意,具体包括:

运动前注意排查风险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尤其是心血管系统检查,以便于我们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如有没有心脏问题。特别是准备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的人,在运动前更要注意检查,从而降低意外的发生风险。

运动前保证充分的热身

这一点很重要,一般需要占运动时间的10%~20%,充分热身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心肺代谢能力,这样我们在进行剧烈的运动时,人体的代谢能力就足以满足运动所需。

控制好运动强度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超负荷运动,很容易导致猝死,所以要做到运动负荷与自身能力相匹配。

一般来说,小强度运动时,运动者呼吸轻松,平稳,可以唱歌;中等强度运动中,运动者呼吸比较急促,只能讲短句子,不能完整讲一段话;高强度运动时,运动者会感到呼吸困难,不能够与周围人用言语交谈,呼吸急促。

而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要循序渐进的开展运动,从小到中或到高强度过渡,不要一下子就直接冲到最猛的强度,这样很容易超负荷运动,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运动中不适别硬撑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很明显的气喘、心慌、头晕、极度疲劳、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千万不要硬撑,建议立即停止运动,以免猝死。

运动时做好防护工作

在参加一些比较剧烈的运动时,比如冰球、棒球,可能击打到心脏及周围位置,一定要做好防患,如穿防护服等。

运动后不要立刻停步

结束运动后,不要马上坐下来,最好再走上十几二十分钟,或者压压腿,同时做做深呼吸,让身体有个缓冲时间。

想要远离运动性猝死,上述这些运动方式要掌握好,并尽量一一做到。 而目前正值夏季,空气湿度大,气压低,氧气含量也相对比较低。

再加上人体基础代谢增加,也增加了耗氧量,所以器官血容量相对不足,很容易引起心肌缺血和猝死,所以夏季更要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夏季猝死风险高,忌突然降温

夏季温度较高,很多人外出归来后,很喜欢来杯冷饮, 而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腹部脏器及其血管会迅速收缩,刺激神经功能紊乱,增加心脏负担,提升猝死的发病率。


还有人会选择冲凉,这也是很危险的,洗冷水澡时,水温过低,皮肤受到刺激,体温中枢应激性地肌肉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脑供血不足,有可能会“逼停”心脏。

所以夏季外出回家时,要注意避免突然降温,最好休息一会,不要直接喝冷饮、面对空调直吹或直接洗冷水澡,这样很危险,很容易发生猝死。

此外,夏季预防猝死还需做到:

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否则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容易刺激交感神经使其长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这样可加大心脏负担,导致心率过快,甚至心律失常,最终诱发猝死。

2、尽量保持愉悦的心态,夏季天气潮湿,空气闷热,人的情绪也很容易受到影响,易生气、烦闷,而这也容易诱发心源性猝死

3、多喝水,补充足够的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同时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活动。

运动是良医,但前提是科学合理的运动,不然很容易出现运动性猝死,所以大家在运动前一定要提前了解好注意事项,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再去运动,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达到更好的养生、健身目的。

参考资料:

[1]《戴口罩剧烈运动增加猝死风险 如何防范运动猝死》.扬子晚报.2020-05-20

[2]《这样夜跑,才能远离运动性猝死》.北京日报.2020-10-28

[3]《痛心!男子跑步时猝死,这些症状要高度警惕》.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2021-06-1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