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对于人的折磨简直就像生孩子一样,痛得哭,痛得叫,痛得要死不活。开始的时候爆发痛一天一次,每次就持续半个小时,后来1个小时,再后来3个小时,那真的叫痛不欲生!……”
这是一位癌痛患者写下的文字,隔着屏幕都可以感受到患者的痛苦绝望,换位试想,每天睁眼,迎接自己的不是阳光与幸福,而是深入骨髓的疼痛,这种钻心之痛,任谁都难以接受。
可这样的案例并不是个例,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数高达429万例,新发癌症患者中约有30%-6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50%的疼痛为中度到重度,约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
所谓疼痛评分是指,医生会根据患者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将疼痛程度按从轻到重分为0-10分。一般情况下,1-3分,不影响睡眠;4分-7分,在一定程度下影响睡眠;7分-10分,会严重影响睡眠,无法入睡。
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中至少有一百万人以上被癌痛所折磨。可很多患者依然对癌痛存在很多误区,认为癌痛能忍则忍,无需治疗。
今天小九请到了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覃旺军博士,让他为我们讲讲癌痛那些事。
患者误区一:癌痛不需治
对于癌症病人来说,最好的消息是,医生有办法治疗癌痛,只需一片药,就可以让90%的患者不痛。但对于医生来说,坏消息就是,中国人深受“忍”文化的影响,羞于谈痛,仿佛不能忍痛即是矫情,导致临床上出现了有药却少有人用的情况。
在临床中,绝大多数的癌痛病人不会主动跟医生讲疼痛。大部分患者存在认知不足的情况,认为癌症就应该伴随着疼痛,在能忍的前提下,从不理会疼痛,但真相是,癌痛需要治疗,并且越早治疗越好。
如果刚开始发生的急性痛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后面出现的慢性痛就是一种病,将对整个治疗带来很多困难,也会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
患者误区二:忍无可忍再用药
临床上常遇到这样的患者,疼痛程度大约在4-5分,但觉得自己还能忍受就不想使用药物,尤其是阿片类药物,担心会上瘾。
所谓阿片类药物,是指从阿片(罂粟)中提取的生物碱及体内外的衍生物,与中枢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能缓解疼痛,产生愉悦感。主要代表药物是为人熟知的吗啡,它是广为人知的“鸦片”中的主要成分。
“能理解患者害怕成瘾的心情,但现在的麻醉药品,与鸦片有所区别。”覃旺军博士说,以解除痛苦为核心目标,加上合理规范的阿片类治疗药物,两者相结合,极难发生成瘾,是真的在治病救人。
在临床中应用麻醉药品会出现一个现象——身体依赖,突然停药后会非常难受,专业上叫做戒断症状,患者会认为这就是成瘾。
这种情况只是产生了身体依赖性,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本能——长时间使用某样物品后,机体产生适应性,突然不用后,身体反而不适应了。
不只是麻醉药品,很多药物都有身体依赖性,比如激素。要解决这种问题,只要把药物慢慢停掉,就能避免该现象。
患者误区三:用药以后就要终身用药
有些患者不敢用药的原因在于,怕自己用药以后就得终身用药。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医生会根据疼痛的程度来调整用药量,如果疼痛程度减轻,止疼药剂量会做相应的降低,一般每次降低20%~30%,适用一段时间,观察疼痛有没有再次加重,有没有其他不适症状,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患者误区四:自己剪开贴剂使用
有患者表示,自己以前使用大贴剂控制疼痛,化疗后疼痛有所好转,医师让改成小贴来止疼,但是家中还有大贴剂,就自己剪开使用。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透皮贴剂的给药系统是一个独特的系统,剪开后破坏了整体结构,不能按照事前设计的速率释放药物,给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带来了不确定性,所以不建议如此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教授等,《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上发表的 2015 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
2.《疼痛患者教育手册 2017版》,中国临床肿瘤基金会、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组织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