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一听到肠息肉就有种恐惧感,认为会变癌。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韩鲁浙表示,其实肠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及肠息肉病,只有前者癌变的可能性较大。
肿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临床上管状腺瘤患者较多。比起有蒂腺瘤,无蒂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并且腺瘤越大,其中绒毛成分越多,越可能癌变。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淋巴性息肉、黏膜脱垂性息肉和炎性息肉,癌变可能性都较低。
如果在肠道出现数目多于100颗的息肉,并具有肠息肉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时,我们会怀疑患者患了多发肠息肉病。
肠息肉的症状包括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痛等,如患者出现间断性便血,大便表面带血,大便时间、次数改变,或者不明原因腹泻、便秘等,都应警惕。对部分人而言,肠息肉不会有明显症状,因此,建议40岁以上人群最好做肠镜检查,若未发现肠息肉,可以5年后再复查。易患肠息肉的高危人群,包括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肠息肉者,长期抽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食物、便秘或腹泻者,均应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发现肠息肉后,医生一般会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位置和病理性质等选择治疗方案。不论良性还是恶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息肉都有癌变的可能,因此,只要发现息肉,最好及时切掉。小息肉一般在做肠镜检查时即可摘除并送病理检查。直径大于3厘米的腺瘤,特别是绒毛状腺瘤,一般会经手术切除。如已有癌变,则根据癌变范围,选择局部肠壁或肠切除手术。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