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 > 疾病护理

很多人把病想严重了

2018-03-20 06:06:31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袁勇贵

  “咳嗽5天还没好,是不是肺炎啊”“右上腹有点不舒服,该不会是肝病吧”“查出乳腺结节,会不会长肿瘤”……一些在他人和医生看来稀松平常的小病症,不少人会大惊小怪,不断“加码”,觉得自己得了重病。这种老把病情想严重的“毛病”,其实是“健康焦虑”的表现。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向《生命时报》记者解释说:“健康焦虑是指个体对当前或未来健康状况过度紧张,常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其原因包括:

  对疾病一知半解。很多人对生理、疾病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缺乏鉴别疾病的能力。一旦身体出现不适,他们就用有限的知识去推测自己是什么问题,出于自我保护,本能地会“做最坏打算”,往坏的方面想,于是经常得出“我这情况好像很严重啊”的结论。

  负面信息渲染。不少人一有不舒服立马“求助”网络,但“全知”的网络并不客观,经常会显示比较坏的信息。比如,网络搜索“便血”,出来的结果大部分指向结肠癌;有研究发现,若按症状搜索疾病,有一半人会被“诊断”为癌症。在这些信息的“包围”下,患者很难不感到恐慌。

  另外,自身或亲友经历了重大事件或遇到严重健康问题,也会触动患者敏感的神经,引发焦虑。

  躯体疾病影响。有些疾病本身会引起焦虑,如甲亢、肾上腺肿瘤等。这些病能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让大脑产生紧张焦虑的感觉。而这种焦虑又反过来加重患者对疾病的恐惧。

  夸大疾病严重性、自己吓自己对身心都没好处,有健康焦虑的人可通过4个方面来缓解负面情绪。一是主动了解疾病,多看科学、靠谱的健康书籍来认识常见病,少到网络搜索来源不明的信息;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听专业医生的意见,不要盲目自我诊断。二是不要过度关注,太过紧张在意本身就会引发或加重病症,只要定期体检、遵医嘱治疗就没有大问题;还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或与人交流来转移注意力。三是培养开朗性格,遇事多从客观、积极的角度看,不要过于斤斤计较、追求完美,否则很难释然。四是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就不会因为“虚弱”而胡思乱想了。

  袁勇贵提醒,由于越来越接近人生“终点”、不断接到朋友离世的消息、身体素质也大不如前,老人是最容易有健康焦虑的群体,家人应格外关注。建议子女平时多陪伴,尝试理解他们容易紧张害怕的特殊心理,不要在老人倾诉身体不适时表现出不耐烦;主动陪伴老人就医,让他们感到安心;老人遇到不良事件时,家人也要及时疏导,以免其钻入牛角尖;如果老人愿意,可以为其报名社区大学或老人大学,让他们有事可做,减少独处时间,防止胡思乱想。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