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把手术刀,刀头不过1寸,重量不到1两,可手术刀下是两个人的生命,是一家人的幸福,更是几代人的快乐,在我心里它重达千钧。” 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宋雯霞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多年来始终坚守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她全年几乎没有休息日,每天做十几例手术,成功挽救了无数产妇和婴儿的生命。
医者仁心,不负性命之托
2015年11月的一个下午,长治市人民医院产科接到紧急电话,一名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由兄弟医院转来。人命关天,宋雯霞没有丝毫迟疑,立即赶往急诊室。见到患者时,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患者脸色苍白、意识丧失,仪器已无法显示患者血压、脉搏,大片的血浸湿了床单、被褥。来不及瞻前顾后,宋雯霞果断决定启动应急预案,患者入院仅3分钟即进入手术室展开抢救。
产科每年救治的病患成百上千,但是如此重的病例并不多见。患者腹腔内的血管就像拧开的水龙头。多年的临床经验让宋雯霞脑海里闪过一个名词:子宫破裂。找准了病因,就好对症施救,宋雯霞带领医疗团队争分夺秒,终于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2016年一个冬夜,产科接收了一位怀着双胎试管婴儿的孕妇,当时孕妇子痫前期重度、心力衰竭,让医生两难的是发生了产科急症胎盘早剥,手术患者耐受不了,可能出现意外,不立即手术,患者期盼已久的胎儿在子宫内可能窒息死亡。时间紧迫,经过短暂、理性的沟通,宋雯霞和她的团队承载着母儿生命的重负,马上组织抢救……两小时后,孕妇病情终于稳定,转入重症监护室。担心患者病情,宋雯霞一直守在患者床前。正当宋雯霞准备离开时,孕妇一把抓住了她的手,想说话却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开口,宋雯霞递过去笔和纸,孕妇颤抖着写下“不要走,我害怕,我的孩子”。面对患者的恳求,宋雯霞不顾疲劳留了下来,亲自护理照料,直到孕妇安然入睡……最终,母子平安。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对宋雯霞来说是家常便饭,她每天都紧张忙碌着。在长治市人民医院,宋雯霞以医术精湛著称。她非常擅长优生优育、妊娠并发症诊治及各种产科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能够准确地判断高危妊娠及分娩时潜在的危险因素,在处理关键性技术难题和分析处理危重病人方面尤为突出。许多产妇和亲属都说,宋大夫是“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以身作则,守护杏林清风
一直以来,长治市人民医院产科就有着风清气正的口碑。在宋雯霞的要求和带动下,该院产科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所有医生都遵循“可不做的检查坚决不做、可不开的药物一律不开、可不收的费用绝对不收”的原则。
对科室人员提出要求的同时,宋雯霞更是以身作则。作为医院的技术权威和产科的“第一把刀”,宋雯霞经常要面对请客吃饭送红包这样的事,但她却总能以一个女人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患者家庭的体谅委婉拒绝,实在当面退不了的,她会把患者的钱交到住院费用里。
宋雯霞的执着追求和模范行动为青年医护人员树立了榜样。2017年初,长治市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宋雯霞同志学习的倡议》,号召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人员向宋雯霞同志学习。
爱岗敬业,巾帼不让须眉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一“松绑”,80后成为二胎生育的主力军,产妇年龄比较大,面临的风险也较年轻女性多,这对本就十分忙碌的产科来说,又增加了许多负担和挑战。
无论严寒酷暑,只要科室一个电话,宋雯霞很快出现在众人面前,她经常说,“病情如军情,生命不会放假”。宋雯霞工作起来,不眠不休,耐力十足,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危重患者多时,宋雯霞10多天不回家,工作成为她生活的主旋律,她几乎与美容、健身、逛街、休闲等女人的爱好彻底绝缘。
长治市人民医院产科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集体,著名妇产科专家、我国第一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医生一辈子在此工作。作为她的继任者,宋雯霞一直把赵雪芳当作学习的榜样,并努力将“雪芳精神”发扬光大,植根到产科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了“学雪芳,做白求恩式好医生”的氛围和“为患者着想、敬畏生命”的科室文化。
在宋雯霞的带领下,该院产科各项医疗指标在全省综合医院中名列前茅,宋雯霞被上党老区人民赞为“生命天使”。累了不能倒下,怕了不能彷徨,手托患者的生命,就要还以健康。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宋雯霞只想做一个“值得患者托付生命的人”。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