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低落、食慾不振、失眠或嗜睡、对原本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无法专心、反覆出现自杀念头……,一旦这些症状出现且持续2周以上,代表你已有忧郁症倾向。
忧郁症的症状近似情绪郁闷,但强度却不同,忧郁症患者无时不被负面情绪围绕,生活缺乏乐趣,并且容易感到疲劳,如果在老年人身上,甚至造成注意力和记忆力降低,最后导致失智。
就在抗忧郁药物成效不如预期、反而引发副作用的疑虑下,越来越多人转而寻求中医治疗。不过提醒,尽管中医治疗是温和有效而少副作用的抗忧郁选择,但中西医各有所长,病情严重的患者,仍以中西医共治为宜,不可自行断服西药。
中医看忧郁:心肝脾肾都相关
中医古籍对忧郁问题早有记载,《内经》把一切积聚、失畅的现象称为郁;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及的脏燥和梅核气正是忧郁徵兆;清朝冯兆祥则认为郁是滞而不通,故脉亦沉而涩,并归纳为六郁: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与现代人的忧郁症若合符节。
■肝系统与忧郁的关系最密切
中医观点,忧郁症和心、肝、脾、肾等四个脏器相关,尤以掌管情绪、精神和神经系统的肝,与忧郁的关系最密切,情志伤肝,导致气郁化火,所以我们常开理气的药调理,越鞠丸是理气常用的方子。
长期忧郁导致的肝气郁结,临床常见胸闷、胃食道逆流、神经痛、失眠等症状,中医指出,运用逍遥散为主方加减,可见疏肝解郁之效。
■甘麦大枣汤安心养神
治疗忧郁症除了养肝之外,也应养心,陈潮宗指出,久郁伤神则心神失养,这类病人常有精神恍惚、疲乏、悲忧哭泣的情况,必须安心养神,药方常用甘麦大枣汤。
■忧思伤脾,影响食慾与消化
过度思虑,脾胃蠕动功能随之降低,也就是中医所谓的忧思伤脾,这时便有食慾不振、进食后腹胀难消的病症,时间一久更影响大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可能导致全身性的营养失调或贫血,针对这类病人,活动力差、食慾也不好,用神曲等帮助消化的药物促进他们的食慾后,活动力就能变好,人也快乐些。其他如香砂六君子或归脾汤也是常用药方。
■肾亏也是忧郁症的祸因
中医认为肾藏精与志,精指精力、志则是毅力,也就是说,肾夹带着先天的生理能量,肾气如能旺盛,人们就有斗志面对挑战,但若肾亏则生理能量不足,心理便恐慌不安、钻牛角尖,治疗可以左右归丸为主方加减。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