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 > 癌症

多地下架槟榔产品,药用槟榔还能用吗?提醒:药用食用有5个不同

2022-10-14 00:47:5039健康网

前段时间,36岁歌手傅松因口腔癌病逝的消息在网络传开。此前,他曾在社交网站上传过一条视频,呼吁大家不要吃槟榔。几天后,浙江义乌、四川成都、四川南充等地相继发布规定,要求当地的食品经营者“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及槟榔制品”。

一、“软性毒品”为何屡禁不止?

槟榔是一种棕榈科的单子叶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海南、云南、台湾等地,既是经济作物,又可作为药用。市面上用于食用的槟榔,是由槟榔、槟榔叶、熟石灰等原料制作而成的,吃了会让人上瘾,还有致癌性,因此又有“软性毒品”之称。

实际上,槟榔致癌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为什么屡禁不止呢?

1、社交需要

也许你没吃过槟榔,但是一定听说过“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加酒,永垂不朽”。在一些槟榔高产地区,槟榔已经成为一种“社交符号”,朋友见面递的是槟榔,过节送礼送的是槟榔……槟榔甚至摇身一变,成了男女老少都喜欢吃的“零食”。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小朋友吃槟榔也成了家常便饭,放学后三五个围在一起分一包槟榔的情况屡见不鲜。

2、产业价值

槟榔还创造了巨大的产业价值,数据显示,2017年海南全省槟榔产业的总产值约260亿元,湖南省更甚,槟榔创造的年产值约为500-600亿元,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大的一块“奶酪”,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

二、“十个口腔癌,九个嚼槟榔”

2016年,傅松被查出口腔癌,手术后多次复发,6年后,他带着遗憾离世。为了警醒世人,他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视频,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劝告大家远离槟榔:“我只是想,以我的经历告诉大家,槟榔真的很可怕。一定远离槟榔,珍惜生命。”据悉,傅松有6年的槟榔史,得口腔癌或是槟榔所致。

其实,除了傅松,还有太多活生生的案例表明槟榔具有成瘾性和致癌性,长期嚼槟榔后果太严重!

首先,槟榔具有成瘾性。市面上常见的零售槟榔,一般是由槟榔、槟榔叶、蒌叶、烟草、花序、熟石灰及特殊调料构成的槟榔咀嚼块,而其含有的生物碱犹如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样,会让人着迷。一颗槟榔下去,可能会出现面部红润、身体发热、微微出汗等反应,有种“提神醒脑”的快感,诱惑着食用者一颗接一颗的咀嚼下去,越吃越停不下来。

在戒不掉的槟榔咀嚼路上,槟榔的伤害会一点儿一点儿累积,最终发生质变。槟榔属于粗纤维,会不断摩擦口腔和牙龈,造成机械性损伤,导致反复发炎。病理学研究还指出,槟榔中含有的多种物质具有细胞毒性,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病、肝硬化、不良妊娠、贫血及急性重症哮喘等疾病的风险

而槟榔最为致命的是它的致癌性。多项研究表明,长期嚼食槟榔,会引起口腔癌、食管癌、肝癌等癌症。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槟榔列为明确致癌的I类致癌物。

而槟榔之所以致癌,主要有两个原因:

1、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生物碱、槟榔鞣质等物质,本身就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

2、槟榔是粗纤维,人体的口腔黏膜比较娇嫩,在嚼食的过程中容易被槟榔刺伤,引起口腔粘膜纤维化,而口腔粘膜纤维化是口腔癌的癌前病变。

得了口腔癌,轻则成为“变脸人”,舌头、牙床、下颌被切掉,丧失味觉功能,也讲不清话,一张嘴就流口水……重则,可能会失去性命。

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发表在《中国牙科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2006年至2016年这10年间,长沙5所医院共有超过11万名口腔癌患者就诊,其中69%以上的患者咀嚼槟榔。

由此可见,“十个口腔癌,九个嚼槟榔”的说法并不夸张,槟榔与口腔癌的高发有着不可推脱的联系。

三、槟榔药用食用不能混为一谈

虽然槟榔食用有明显的危害性,但实际上,作为我国名贵的“四大南药”之首,槟榔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药用历史。《药录》记载,槟榔药用,可以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临床上槟榔可以用于治疗积滞泄痢、水肿脚气、疟疾、蛔虫病等疾病。

不过,尽管药用槟榔与食用槟榔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槟榔碱,但两者依然存在明显的区别:

1、药用部位不同

食用槟榔的药用部位主要为幼果、果壳,药用槟榔的药用部位为槟榔成熟果仁。

2、制作方法不同

食用槟榔是用石灰水浸制之后,再加入香精、香料等辅料制作而成;药用槟榔经过炮制、提取等处理步骤,减轻了毒性。

3、服用方法不同

食用槟榔是嚼食,粗糙的纤维会对口腔黏膜造成机械性的损伤;药用槟榔是吞服,不会与口腔过多接触。

4、服用疗程不同

食用槟榔容易上瘾,一吃就停不下来,时间一长就会增加口腔癌风险;药用槟榔的疗程为7-14天,不需要长期服用,无中毒和癌变风险。

5、服用剂量不同

食用槟榔没有限制,可以无限量地吃,但同时对健康的危害也是无止境的;根据规定,一般药用槟榔每日限量为3~10g,用于驱虫时剂量为30~60g,对人体没有毒性危害。

如今,槟榔已经被食品行列“除名”,它真正的身份是一类致癌物。2020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里不再将将“食用槟榔”收录在内。这意味着,槟榔不再作为食品管理,也不能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

综上所述,我们真正要警惕的是作为食品而随意销售的槟榔咀嚼块,对于含有槟榔成分的药物,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正确的指导下使用,是比较安全的。

如果你还在吃槟榔,那么请马上停止你的行为,把手上的槟榔扔掉。如果你身边有亲人朋友沉迷嚼槟榔无法自拔,请劝告他们。远离槟榔,远离口腔癌!

参考资料:

[1]《嚼槟榔上瘾 小心口腔癌变》.广州日报.2022-04-22

[2]《槟榔这种“毒品”,到底害了多少人?》.腾讯医典.2021-10-08

[3]《槟榔药理毒理探讨与合理用药思考》.中草药杂志社.2020-07-0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