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1月是第十个“全球肺癌关注月”。“全球肺癌关注月”是世界肺癌联盟在2001年11月发起的一项全球性倡议,目的是呼吁世界各国重视肺癌的预防。这一呼吁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响应。面对肺癌,普通人群该如何认知并做好预防呢?
环境因素是导致肺癌的关键因素,烟草首当其冲
人类早已将脚步迈向月球,然而面对癌症,有时候仍然是束手无策。谈到肺癌,几乎所有人会立刻想到“绝症”两个字。陈克能教授首先指出:“肺癌的预防尤为重要,近些年,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其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在所有的肿瘤中最高的,这与环境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不无关系。”
事实上,人口密度越大的城镇,空气质量也越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城镇化也会对居民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这其中包括交通尾气、工厂废气等等。其次,肺癌最重要的诱因是烟草,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这已是大家的共识。此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方面的因素也会导致生理疾病。
有些人会问:“为什么我身边有朋友平时并不吸烟,却患上肺癌呢?”对此,陈克能教授说:“临床中确实有部分肺癌患者是不吸烟的,但比例较低,并不排除此类患者的其他发病因素为主要诱因,比如遗传因素、工作环境及心理压力等。”
肺癌的治疗要个体化,更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统计资料,2008年恶性肿瘤在我国城市地区的死亡率已达166.97/10万,占总死因的27.12%。第三次全国居民死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肺癌的死亡率已高达30.83/10万,与30年前相比上升了465%,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中居首位。
陈克能教授说,“就现在的医学水平,肺癌总体的治愈率(5年生存率)仅为15%左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肺癌是全球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不过,可喜的是,近年来对肺癌的研究,无论是病因方面还是诊疗手段方面,比以往还是有很大进步。”
陈克能教授指出:“在治疗方面,肺癌在临床方面的进展,最重要的就是其治疗更加讲求多学科个体化综合治疗。”在以前的肺癌治疗中,学科交叉、合作较差,不乏有具备手术机会的患者却接受了化疗或者放疗,相反,也有接受了外科手术的患者实际上并不适合手术,放疗或化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这样就会出现在单一科室里面的过度诊断与过度治疗,同时在其他方面又是诊断不足和治疗不足,会导致这两个极端,影响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而现在,对肺癌的治疗则更强调在多学科框架下的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根据其病理报告,医生会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该手术则手术,该化疗则化疗,该放疗则放疗,甚至是放化疗结合手术治疗。无论是综合治疗还是单一治疗,都是在多个学科医生共同认识下作出的决策,这样就能从最大限度上地避免走上述的两个诊断和治疗的极端。
因此,陈教授也发出呼吁:“所有得了肺部疾病,怀疑是肺癌的患者,切勿盲目就医,应该到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专业科室就诊,并听听不同科室医生对疾病的诊疗决策,慎重地接受治疗。”
微创是肺癌的首选手术方式,胸腔镜微创手术后24小时内可出院
谈起肺癌的手术治疗,陈克能教授说:“当今肺癌的手术治疗的主流就是‘微创’。”也就是把原来的比较大的手术,变成现在创伤非常小的手术。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胸腔镜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其康复,肌肉的完整性保证了患者术后的肢体功能不受影响。
目前的微创手术方式中,最大的手术切口一般也会小于10厘米,而最小的手术仅需要在胸壁开1~3个直径1~2厘米的小孔,通过摄像头和器械进行手术,病人可在24小时内出院。因为创伤小,也更加安全,一些高龄或者肝肾功能不全高风险患者也得到了手术机会,某种意义上讲,扩大了肺癌的手术适应证。
陈克能教授指出,决定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疗效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治疗时机”。根据肺癌的分期,在I期阶段,手术治疗的治愈率可以达到70%~90%;而在II期阶段,手术治愈率为50%~70%;到了IIIa阶段,手术治疗的治愈率就只有15%了。这就需要人们关注自身的健康,做好每年的体检。对于不适症状,无论是肺部的症状,还是全身的疾病,都不应忽视。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陈克能教授最后提醒大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择情注射流感和肺炎疫苗,预防肺部疾病。
肺癌的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陈克能教授:肺癌的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仅仅为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所共有的症状,如咳嗽、咳痰、低热、胸痛、胸闷等,往往是一过性的,很容易被忽视,约30%患者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还有些患者会出现其他部位的症状,如关节肿痛、骨痛、头痛、肝区疼痛等。同时,人们一定要对既往罹患肺结核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核的陈旧性瘢痕往往是肺癌的高危因素。
肺癌会遗传吗?
陈克能教授:我们称有直系亲属患肺癌的人群为遗传易感性人群,这些人虽然不会像一些遗传病那样必然发病,但却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病。这些人更需要高度重视肺癌预防,更要远离诸如吸烟等不良嗜好。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陈衍)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