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客气地说,肿瘤病人1/3是病死的,1/3是吓死的,1/3是过度治疗死的。”最近,在广州举行的一次癌症论坛上,一名肿瘤专家公开炮轰个别医院的趋利行为。
从世界范围看,晚期癌症仍被视为不治之症。但是,当一个人患了癌症,求生的欲望往往使其不惜一切代价治疗,哪怕是倾家荡产,儿孙举债。由于患者存在“病急乱投医”的心理,社会上也就出现了“百家治癌”的混乱局面,不少医院把癌症患者当成了“摇钱树”。正如一位肿瘤专家所说的:“外科赚了钱,就把患者转到化疗科化疗,然后再转到放疗科放疗,等到这些科室的钱都赚够了,再把病人扔到中医科去。”此语虽然偏激,却也是实情。
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发达国家医生已经放弃了以延长生存时间为主的保命治疗,取而代之以提高生存质量为主的姑息治疗。因为晚期癌症患者本身已极其虚弱,手术必然带来创伤,使其更加痛苦,甚至加速其死亡。而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患者仍固守着单纯延长生存时间的陈旧观念。
不久前,山东曾发生了一起“弃母事件”。一名男子将身患绝症的老母亲送到济南千佛山医院,不辞而别。其实,他曾四处奔波为母亲治病,花费了15万元,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还背了不少债,万般无奈,只好把母亲遗弃在医院。当人们掬起一把同情之泪时,是否也应该换个角度想想: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到底有没有必要“倾家荡产”去治疗?以如此巨大的代价,去治疗根本无法医治之病,究竟有多少价值?
医疗需求具有无限趋高性。医疗上的无效投入,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是,对于晚期癌症患者,连发达国家也不主张无谓的浪费性治疗。我国国力尚不雄厚,老百姓也不富裕,如何让医疗开支更加经济有效,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而转变癌症治疗观念,正是为了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实习编辑:何文卓)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