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以后,由于内分泌发生变化,会引起皮肤变化,准妈妈们可能看来会变丑了。为了您在产后尽早重新拥有白皙娇嫩的皮肤,请在孕期就好好保养皮肤。
妊娠早期,由于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等激素分泌增多,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过多的黑色素体,并使其运转和扩散速度加快,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加,所以皮肤容易出现色素沉着。皮肤的黑色素细胞在全身分布不均匀,在面部、乳晕、腋窝等身体暴露部位比较多,而在其它经常隐蔽的部位则较少。皮肤色素增加的病变往往先从一些黑色素数目较多的部位发生。所以妊娠初期常出现乳晕和乳头的颜色逐渐加深,往往变成棕褐色或紫黑色。
随着妊娠时间的推移,腹部的肚脐周围、腋下、外阴和肛门周围的皮肤皱折部位也会出现色素增加,颜色加深现象。您不必过分担心这种现象,当分娩后其颜色就会逐渐减退,并恢复到原来的肤色,但大多数仍然比怀孕前加深。面部色素的改变是女性们最关注的。其皮肤色素的变化大多发生在妊娠3-5个月时,大多先在两侧面颊部,鼻梁处出现淡褐色或黄棕色的斑片,斑片的边缘与正常皮肤有清楚的分界线,大多两侧对称分布,形状如蝴蝶样,俗称为"蝴蝶斑",医学上称其为妊娠黄褐斑。大部分孕妇都有这种皮肤色素变化,这些皮肤色素变化待分娩后随着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的减少,其皮肤色泽加深现象也就会逐渐减轻以至消退。但面部的黄褐斑消退的速度往往比较慢,甚至有持续多年还不消退的。怀孕后由于雌激素浓度的增高,往往还会便有些本来皮肤很白皙的女性脸上出现黑斑,怀孕前面部皮肤就有雀斑的女性,此时雀斑就会更加明显。
所以,孕期妇女外出时一定要戴上帽子或用遮阳伞,并在皮肤暴露部搽防晒霜,以避免强烈的阳光对皮肤的直接照射,从而减少皮肤受紫外线照射的作用使黑色素细胞形成增多,加重皮肤色素斑的形成。孕期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西红柿、香蕉、苹果、大枣、柑橘、莱花、菠莱、胡萝卜等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食盐,有助于减少妊娠期皮肤黑色素的形成,并对产后皮肤色素斑的消退也有一定辅助作用。
妊娠初期,由于内分泌的变化,皮脂腺分泌量会增加,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数孕妇的皮肤会变成油性,在皮脂腺丰富的面部和胸背部由于过多的皮脂栓塞毛囊口,容易发生像痤疮那样的丘疹、粉刺或脓疤及其它形态的小疙瘩,面部皮肤的毛孔常变为粗大。因此,准妈妈们应该注意保持面部及全身皮肤清洁。使用适合自己肤质的洗面奶洗脸,洗脸时,轻轻按摩患部,以利毛孔畅通。饮食宜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高热量、辛辣食物及肥厚油腻食物,少喝香槟、可乐、咖啡之类的刺激性饮料,以减少皮脂的分泌。同时注意保持心情愉快、睡眠充足。一般在妊娠5个月以后大多数皮肤损害就会自然好转或消退。
需要注意的是,不当的外用品会引发或加重皮肤损害,常可见到准妈妈们为了掩饰脸上的痤疮,而擦上厚厚的粉底,其实这么做反而让毛孔阻塞更严重,因此孕期使用保养品或化妆品要谨慎。您可以把目前使用的保养品和化妆品带给皮肤科医生过目,让医生判断是否能够继续使用。如果皮肤损害不太严重,以往的化妆品仍然可以使用。如痤疮样丘疹,粉刺比较多,不要挤捏,以免手上的细菌造成二次感染或是留下永久性的凹洞,也不要急于用药,以免用药不当而进一步损害皮肤。必要时要请医生诊治。
妊娠中期,皮脂腺分泌功能逐渐减弱,皮脂分泌量减少,皮肤缺少皮脂的滋润往往变得粗糙干燥,容易脱屑,甚至开裂。此时孕妇的睡眠与休息应充分,多吃莴苣叶、黄玉米、黄心红薯及动物肝脏等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香皂最好用中性的,洗脸或洗澡时用手指轻轻按摩皮肤,洗毕涂上乳液以保湿滋润皮肤。
妊娠后期的皮肤变化主要以皮下脂肪增多为主,汗液和油脂比平常增多,特别是炎热季节,孕妇容易长温疹、痱子,所以穿衣要宽大通风,应穿吸水性能良好的内衣,并勤换洗,出汗后应立即擦干,并多淋浴,以保持皮肤的清洁。
在怀孕中后期,孕妇常常会发现自己的肚皮上有一些纵向的条纹,这是由于子宫增大,皮肤受过度牵拉,真皮下的弹力纤维断裂所致,医学上叫作"妊娠纹"或"皮肤萎缩纹"。 常见是在肚皮下、胯下、腿、臀部,出现红色微微凸起,皮肤表面看起来皱皱的细长型痕迹。慢慢地颜色会由红转为紫色,而产后再转为白色、凹陷的疤痕。此种皮纹一般大多均在分娩后颜色逐渐减退,但完全消除则较困难。孕期多食黑芝麻、核桃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助于这种皮纹的消退。避免体重突增、适当的运动与按摩,才是避免妊娠纹产生最有效的方法。
还有的妇女在妊娠期出现面部和四肢躯干的细毳毛增多增粗,或长出浓密胡子的现象,临床上称之为"多毛症",一般在产后6个月左右大多都可自行消退。发生多毛症的原因是因为孕期肾上腺及卵巢性激素分泌失调,特别是与雄激素增多有关。
妊娠期出现上述皮肤生理变化,大多在产后会恢复正常,因此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如出现皮肤剧烈瘙痒、起红斑风团或水疱现象时,常常是患了与妊娠有关的皮肤病,如妊娠性皮痒症、妊娠性多形性皮疹、妊娠性痒性结节等,则应及时去医院皮肤科诊治,以免延误病情,引起不良后果。
(实习编辑:黄秀杰)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