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姜结婚已经4年,和丈夫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留到了广州阳,两个人的事业发展的都不错,是大家心目中一对让人羡慕的夫妻。夫妻生活一直很和谐,夫妻感情也是如胶似漆。唯一的遗憾,期待中的小宝宝一直没有降临。丈夫总是安慰小姜,我们还年轻,早晚会有的,这没什么。可是小姜知道丈夫是在安慰她,丈夫很喜欢小孩,每当看到别人一家三口有说有笑,丈夫就情不自禁的流露出羡慕的表情,这一切躲不过小姜的眼睛,暗暗下决心一定要给丈夫生个活泼可爱的小宝宝。
可是直到去年,小姜的肚子还是平平如也,丈夫带她去本地最大的医院做了检查,发现是双侧输卵管堵塞,医生说很不好治,吃了很多药,也做了通液术,罪受了不少,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每次看到丈夫用那种期盼的眼神看着自己的肚子,小姜就充满了无比的罪恶感。加上婆婆的态度也越来越差,经常指桑骂槐的数落小姜是"不生蛋的鸡",为此小姜的情绪经常时好时坏,丈夫现在事业有成,会不会因为自己不能生育,嫌弃自己,在外面找别的女人?这种不安全感一直痛苦的缠绕着她,疑神疑鬼的她经常无故跟丈夫吵架,把老公也折磨的痛苦不堪,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坏,一度分居。终于有一天,小姜跟丈夫说"我们离婚吧……
丈夫不想就这么跟心爱的妻子分开,为了两人的幸福生活,丈夫陪着小姜四处求医,做完输卵管碘油造影术,结果发现小姜双侧输卵管严重堵塞。
输卵管堵塞常有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
(1)输卵管吻合术:
输卵管峡部或壶腹部端一端吻合术适用于:①输卵管结扎绝育后生育能力再建;②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施行输卵管部分切除术后恢复生育能力;③纠正因炎症疾病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部分输卵管梗阻。
(2)输卵管子宫角吻合术:
适用于因炎性疾病引起输卯管梗阻,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节性输卵管或输卵管峡部息肉,也可在绝育术或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手术后进行。
(3)在子宫角处输卵管子宫植入术:
适应证同输卵管子宫角吻合术。主要用于输卵管间质部不通者。
(4)粘连松解术:
适用于输卵管与卵巢之间以及附件与盆壁和肠管、网膜等有炎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粘连等。
(5)输卵管伞成形术:
适应证包括因输卵管周围炎所致的部分或完全输卵管伞端梗阻,且尚能辨认出输卵管伞,有的输卯管伞末端闭锁或伞内翻。
(6)输卵管造口术:
适用于输卵管完全梗阻,伞端不可辨识者,例如输卵管积脓和输卵管积水。
输卵管阻塞别忙做“试管婴”
传统的输卵管通液术除了可以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外,也可对输卵管进行疏通,简单可行,目前在临床上仍广泛使用。但是,‘通水’只能分离轻度的管腔粘连,结果误差较大,治愈率和妊娠率也较低。因为‘通水’时,输卵管获得的压力很小,疗效欠佳;或者药物从通畅的一侧通过,容易造成双侧输卵管通畅的假象;而且你没法准确判断输卵管是单侧堵还是双侧堵及堵塞部位,有一定盲目性。
还有一种“宫角输卵管植入术”,就是在子宫角部切除输卵管阻塞的部分,再将通畅的部分连接到子宫角上。由于需要开腹手术,创伤面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且需要避孕三个月,等待子宫创面愈合。否则过早怀孕,会有子宫破裂的危险,而且术后妊娠成功率比较低。
近年来在国内受到追捧的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技术,主要解决不可逆性输卵管损害造成的不孕症,而对于可逆的输卵管堵塞患者来说,采用“试管婴儿”无异于“杀鸡用牛刀”。
“宫腔镜直视下输卵管插管注药术” 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好办法。手术时,医生通过宫腔镜来观察输卵管开口的位置、大小、形状和有无粘连,后行输卵管插管加压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等药物后,清楚地看到注入输卵管的药液有无返流,准确地了解双侧输卵管疏通的程度,并可根据左右输卵管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疏通药量,能使轻、中度粘连造成的输卵管阻塞得以分离和通畅。同时,宫腔镜直视下可以看见宫腔的形态,了解有无导致不孕的宫腔内因素,如子宫内膜息肉和宫腔粘连。
宫腔镜下插管注药 须在月经后一周内进行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药术无需开腹手术,痛苦小,可在门诊治疗,并可重复操作。多数患者3次以内就可以疏通,只有小部分输卵管阻塞较重的患者需要做3次以上。但如果输卵管伞端粘连积液,患者则需腹腔镜治疗。
不过,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药术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有严格要求。最好选择在月经干净后一周内进行。因为这时候子宫内膜较薄,不易出血,黏液分泌少,手术视野清晰。如果检查时间过早,子宫内膜尚未完全修复或有月经血残留,手术视野不清。检查时间过晚,则子宫内膜较厚,易导致子宫内膜易位症。输卵管疏通后,还需经B超检查输卵管内是否有液性暗区和子宫直肠陷凹内积液量,排除输卵管积液及输卵管假通。
需要提醒的是,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药术也属于创伤性手术,术前患者需签知情同意书。有些患者会出现子宫穿孔、术中术后出血,个别患者因自身免疫力差,术后还会发生感染。如果手术后出血超过一周,患者必须予以重视,应尽快到医院检查。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黄秀杰)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