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1岁之间的时期,在此期间体格发育和生理功能发育逐渐成熟。其主要特点是快速生长、头颅较大、脊柱呈弓形、四肢与躯干比例匀称等。
一、体格发育特点
1.快速生长:在婴儿期,尤其是前3个月,由于摄入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增加,以及体内储存的脂肪迅速积累,所以体重会明显增加,并且增长速度较快。一般在出生后的第1年,身高可以增加25cm左右,体重可增加约700g左右。
2.头颅较大:随着脑组织的不断发育完善,头颅也在不断地增大。尤其是在3-6月龄时,囟门仍处于闭合状态,而颅骨较软,因此头部外形随颅缝分开而变化,表现为头颅两侧略扁、颅顶较高、前后径短的特点。
3.脊柱呈弓形:由于脊椎尚未固定成形,所以在婴儿期脊柱比较柔软,尤其以颈椎和腰骶部最为灵活,容易发生屈曲或伸展动作。而且脊柱在站立过程中呈后突状态,形成一个向后弯曲的弧形。
4.四肢与躯干比例匀称:由于骨骼系统仍在继续发育,肌肉也逐渐变得发达,使身体保持良好的姿势和稳定性。同时四肢与躯干的比例也比较协调,呈现为近似正方形的状态。
二、生理功能发育特点
除上述体格发育特点外,该时期的婴儿还具有以下生理功能发育特点:
1.吸吮和吞咽功能完善: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开始用口去咬乳头进行哺乳,经过短暂的学习和练习之后,即可掌握较为准确的吸吮和吞咽动作,保证正常的进食。
2.排泄功能规律:多数婴儿会在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是由于肠道内残留的食物残渣、消化液及黏膜脱落细胞所组成。而在满月后,大便次数通常会减少至每天1-2次,甚至有些婴儿会出现2-3天排便一次的情况,均属于正常现象。
3.保护性反射存在:如觅食反射、握持反射、防御反射等。其中觅食反射表现为婴儿饥饿时出现嘴唇寻找、吸吮的动作;握持反射则是在婴儿出生后立即出现两手紧握、用力握持的现象;防御反射则是当有异常刺激作用于腹部时,可引起腹壁收缩,将肚皮紧紧贴在床上的表现。
如果发现婴儿出现其他不适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判断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