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该注意哪些问题?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马良坤表示,孕育二胎与一胎并没有什么大区别,最为关键的还是健康饮食、均衡营养、合理运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治未病”的理念贯穿孕期始终。
全民“紧张”二胎 父母变身“好奇宝宝”
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共有145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北京卫计委的统计数据则显示,截至5月31日,“单独两孩”申请量突破4万。
因为实际申请数量与预估有差,有声音称民众生育意愿增加有限,“单独二胎”政策“遇冷”。马良坤教授并没有就“遇冷”表态,但她告诉39健康网编辑,单独二胎政策以来,虽然协和医院妇产科没有明确的统计具体的数据,但作为临床医生,能明显感受到数量上的增加。
“现在都主张孕前检查好自己的身体,政策放开之后,来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寻求孕前指导的人数都有所增加。”马良坤教授说。
因为涉及到国家计生政策的变动,单独二胎政策自实施以来便一直受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有二胎计划的家庭也并没有因为既有的经验放松,在孕育上似乎有比一胎时更多问题。比如,二胎与一胎间隔多久最好?叶酸、钙之类的营养素要多补充吗?二胎坐月子有啥讲究?
马良坤教授表示,父母的这种反应并不难理解,孕育一胎时不知深浅,没有遗憾,而孕育二胎就会自然而然地回顾既往的经历,希望在某些方面改变,希望少走弯路,孕育出更健康的宝宝。
老大老二间隔无绝对 2岁以上为宜
两个孩子间隔几岁最好?这恐怕是计划迎接第二个生命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科普界流传的3岁说、5岁说,更是让这个问题的选项更多。
马良坤教授表示,站在医学的角度来讲,不主张老大和老二的间隔太密,2岁以上为宜,一是可以保证第一个孩子母乳喂养到一岁,二是怀孕和母乳期间,钙、铁等营养流失比较多,间隔2岁以上有助于妈妈恢复身体状态。
至于间隔3岁或5岁的说法,马良坤教授表示,这是考虑到社会问题、家庭因素后给出的参考值,比如,有没有大人带孩子,老大对弟弟妹妹是否认可。
“单站在妇产科医生的角度,间隔2岁或2岁以上,无论是顺产、剖腹产都是可以的。”马良坤教授说,到底间隔多久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最终还是要每个家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后决定。
一胎二胎没有大区别 3大“检查”别轻视
尽管整个社会都在紧张“二胎”的话题,但马良坤教授认为,一胎和二胎没有什么区别,并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健康饮食、均衡营养、合理运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但马良坤教授特别强调,除了一些基本的健康检查,无论是一胎还是二胎,很多孕妇容易忽视3个方面的“检查”。
第一,检查口腔。
口腔检查应在孕前进行,包括洁齿,检查是否有龋齿,是否有未长出的智齿,是否患有牙周炎、牙龈炎等。
“所有人在怀孕前都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如果在孕期拔牙,有可能出现感染,导致不良后果。”马良坤教授表示,保持口腔健康对于孕妇至关重要。
第二,“检查”自己的生活方式。
马良坤教授表示,每个孕妇都有必要从孕前就做自我检讨:营养是否均衡,饮食结构是否合理,运动量是否适当,是否有出现高血糖、高体重、高血压的风险。特别是高龄产妇,因为年龄的原因,可能存在器官衰退的情况,糖尿病等孕期常见疾病更容易“光顾”她们,更要格外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
“妈妈孕前就体重超重,孕期体重增加的也很快,产后做月子怎么可能一下子好起来呢?”马良坤教授强调,怀孕要有“治未病”的观念,孕前、孕中、坐月子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要寻找到一种自己能够坚持的健康生活方式,坚持到底,才能产生最好的结果。
第三,“检查”妈妈的心态是否良好。
马良坤教授表示,即将迎接一个新生命,除了孕妇本身的肝肾等身体指标正常,更重要的是心态要好。
以二胎妈妈为例,一般年龄处于30多岁,需要兼顾工作与生活很多方面,大事小情随之而来,压力自然增大,而压力对怀孕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时候,妈妈必须通过自我调适或外在环境改变等多种方式缓解、释放压力。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