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生命时报》记者跟随北京儿童医院语音训练护士郝京苹上课时发现,来自全国各地存在语言发音不标准的儿童很多,她的语言纠正课程已排到1个月以后,且一到寒暑假,更是就诊高峰。
郝京苹是北京儿童医院从事语音训练的口腔科护士。在5岁男童亮亮(化名)妈妈的眼里,她的治疗堪称神奇。“我家车牌号是6077,但亮亮每次都说成6011;汽车说成‘切呃’。他只叫姐姐的名字,因为他说不清‘姐姐’,只能喊‘演演’。”带孩子来就诊的亮亮妈告诉记者,在亮亮3岁多时,就发现他说话不清楚,也因此没敢送他去幼儿园。亲友们都说等孩子长大点就好了,可到了5岁她还是这样,就赶紧带他来治疗。没想到,在家教了无数遍都没效果,在这里上第二次课时,亮亮就能把“汽车”说标准了,那一刻,她激动得流泪了。
郝京苹的教学“工具”并不复杂:一个口腔模型用来帮小孩找准舌头、牙齿上膛等的位置,一面用来对照练习的镜子,一些测试图片,一堆小棉签。但记者在现场发现,很多小孩本来说不清楚的音,经她几分钟的“调教”后,便能说得很标准。比如亮亮老把“沙”说成“扎”,经她用棉签顶舌头找准位置、用手放在嘴前感受气息等纠正后,很快就读准了。
郝京苹告诉记者,对部分人而言,小时候发音不标准,长大了自然就能说清楚了,但为保险起见,还是建议尽早就诊口腔黏膜科。因为导致孩子发音不清楚,主要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原因,前者是指唇腭裂、腭隐裂、舌系带过短等疾病,应尽早就医,及时确定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后者则是指由不良发音习惯引起的语言障碍,即发音位置或发音方式错误等。“已经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儿童,考虑其接受能力,一般建议4岁左右来医院纠正治疗。”郝京苹说,因为此时,多数孩子已上幼儿园,开始了集体生活,如果发音不清,可能会遭到小伙伴的嘲笑甚至孤立,不利于孩子身心成长。当天,有位从天津蓟县来的8岁小男孩,就因说话不清,孩子们不愿意跟他玩,他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带他来就诊。
郝京苹说,“我们能在家自己帮孩子纠正吗”是她被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她解释道,父母的良苦用心她很能理解,但语音纠正的个体针对性、科学性都很强。一方面,只有在科学的综合评估后,我们才能知道孩子具体存在哪些发音问题,有些家长粗听上去,似乎只有两三个音说不标准,但我们一测试便发现其实可能是十几二十个音;另一方面,每个孩子的发音习惯、存在的错误不尽相同,很难统一方法。如果方法不对,孩子一直在重复错误的发音,只会固化错误,加大纠正难度。不过,语音纠正确实需要家长配合,在三四十分钟的纠正课程结束后,家长必须按照课堂上老师的教法督促孩子练习,否则影响效果。
北京儿童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杜辉告诉记者,除说话不清楚,还有两大语言发育障碍问题需引起家长重视。
一是说话晚。一般来说,婴幼儿在1岁至1岁半之间开始学说话,从最简单的“爸爸”、“妈妈”开始。如果1岁半仍不会叫爸妈,建议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尽管说话早晚与遗传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口腔疾病、自闭症、脑瘫等也可能导致语言发育迟缓。如果是疾病造成的,就应及时治疗,以免贻误病情。二是口吃。杜辉说,口吃一般发生在3岁以上的儿童,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与身体疾病、心理、环境等因素都相关。发现孩子有口吃问题时,也应先带孩子到口腔科就诊,看看是否与口腔结构发育不好等相关疾病有关;如果没有,则建议带孩子去心理科及其他科室就诊。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