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不给同学面子,性子来了,他连我这个老师也不放在眼里。那天放学时,凯儿拿着园里的玩具汽车不放手,要带回家玩。“凯儿,这是幼儿园的玩具,你明天回来再玩好吗?” 我出面制止他。但是来接凯儿的爸爸却不像其他的父母那样配合我对孩子来一番“开导”,而只是不吱声地站在一旁。凯儿见爸爸态度暧昧,更固执地抱着玩具不放手,并毫不客气地冲着我大叫大嚷:“我不喜欢你。我讨厌你。”我决定采取措施。倒不是考虑什么师道尊严,而是不想“小霸王”真的长大后变成一头蛮牛。
故意“不理会”
对凯儿,首先要坚持原则。如果他抢别人的玩具,就要反复告诉他那是不可以的,同时给他玩其他同类的玩具。如果他不肯,或嚎啕大哭,执意要抢小朋友的玩具,我便会把他带到别处;如果他继续以哭来“要挟”,我就故意“不理会”,就让他哭一阵子好了。经过几个这样的“回合”,知道我并“不在乎”他,知道哭声不能像打动父母那样打动老师,他便会把哭的时间缩短,有时甚至会妥协下来,伸出一双小手要“抱抱”。这时我便会把他抱进怀里,轻轻地拍着他。毕竟,他还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啊。
暂 停
如果凯儿打人,处理就要严厉些。首先,要他向对方道歉,虽然目前凯儿还是不肯说出“对不起”三个字,但我仍坚持这么做,让他逐步养成做错了事要道歉的品质;而后罚坐——用“暂停”的惩处方法(具体做法见上期《孩子》《暂停:“惩处”孩子的窍门》一文),让凯儿反省自己的错误。
取消玩的“权利”
如果凯儿不按规则玩,又不听教导,就取消他玩的“权利”。如一次他发明了一个小把戏:在运动场把小球高高地抛起,让它飞到篱笆另一边的院子里。我见状马上告诉他:球扔过去就拿不回来了,小朋友就没有球玩了。话音未落,他又出其不意地把另一个球抛了出去,我阻止他,他一脸坏相地望着我。作为惩罚,这一天我不再让他玩球了。
“最后通牒”:一、二、三
如果这顽皮的小家伙抢了别人的玩具,执意不肯归还,劝告无效后,我便使出“杀手锏”:“好,现在我要数一—二—三了!”这意味着老师要采取行动了。开始时凯儿并不理会我的口令,我便把他带到另一处,暂时剥夺他的“玩权”。次数多了,他开始正视现实。有一次,他又抢了别人的玩具,我几番教育无效后便清楚地说:“好,我要数一—二—……”。三字还没出口,他已乖乖地把玩具递给了对方。我心中暗暗高兴,小家伙终于开窍了。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术往往能收到奇效。
今天的凯儿虽仍有惹祸,但已开始懂得幼儿园的规矩,不再像过去那样为所欲为了。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教,凯儿会像其他初入托时不服管的孩童那样,一步步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偏差,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责任编辑:周奕桦)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