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以下正常儿童应每天排大便1-2次。一般认为,每3-7天排便1次,大便硬结而量多,呈栗粒状,排便过程延长或排便困难,并引起痛苦,可视为便秘。目前认为,日常饮食中缺少纤维素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
因饮食不当引起的便秘有以下几种:
(1)食物不足—如母乳不足可使婴儿大便减少。
(2)食物成分不当—如食物太精细,纤维素不足,不喜欢吃疏菜和水果; 牛奶或蛋白质摄入过多;饮水量太少;不规则排便习惯。
(3)果壳类便秘—多见于吃瓜子连仁带壳一起吃下的孩子,类似的还有吃较多量的芝麻等。
(4)某些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肠道畸形等,孩子主要表现为出生后顽固性便秘。
便秘的治疗
1.母乳喂养儿 婴儿出生后最好给予母乳喂养并保证足够的母乳量,对母乳不足的婴儿应及时添加适量牛奶。对于吃牛奶出现便秘的孩子,不要长期服用缓泻药通便,这样会导致小儿习惯性便秘;使用润肠通便剂应首选开塞露和甘油栓,该药能减少粪便的硬度,每日早晚2次使用,所用剂量可调整到患儿至少在2天以上的大便是松软的,一般可在使用后根据病情停用。
2.牛奶喂养儿 对患有慢性便秘的牛奶喂养儿,可将牛奶或奶粉冲稀一些,同时增加糖量,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10克(正常情况下,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8克)。可以每天喂1~2根香蕉或者每天早晨吃点蜂蜜水,每次不少于50毫升,温开水送服。 半岁以上的孩子应该摄入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增加喂水次数。
3.学龄前期儿童便秘 让孩子每天多吃疏菜和水果(香蕉、梨和苹果),增加谷类食物和纤维素,食物性便秘即可治愈。如系果壳类食物(如瓜子等)导致便秘所致急性腹痛,家长可带孩子上医院进行肥皂水灌肠排便,腹痛即刻减轻。对于慢性功能性便秘患儿,治疗关键在于清除粪块,重建良好的肠道排便习惯。每次主餐后,应让患儿去厕所坐便至少10分钟,在此期间患儿不一定排便,当然能排便最好。
此外,指导孩子进行排便训练,增加腹内压的方法,如下压运动(吹气球)。药物对症治疗仅在便秘多日,排便困难时临时应用。家长可在儿科医师指导下选用润肠通便药如开塞露、甘油栓和肥皂条塞肛,也可选用中药潘泻叶适量泡开水,给孩子喂服。由便秘引起的腹痛,不宜使用颠茄合剂来止痛,否则也会使便秘加重。
便秘的预防
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是防治便秘的关键。母乳不足的婴儿,可在牛奶中加些奶糕,并多喂些水果汁;平时不吃或少吃“上火”食物(如油炸和红烧食物以及肉类、蛋类、花生酱等),每天多喂开水。孩子应该摄入含食用纤维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不引起便秘的食物,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和不吃上火食品(如饼干、干鱼等辛辣食品等)也很重要,平时注意纠正挑食、偏食和吃零食的毛病。对顽固性便秘的孩子应及时上医院就诊,做腹部X线平片和纤维结肠镜检查,请儿科医师寻找病因,以排除先天性肠道畸形。
(责任编辑:赵媛媛 实习编辑:李凌锋)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