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精神医学科
紧张就发抖可能是焦虑症、惊恐障碍、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的表现。这些疾病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异常兴奋,进而引起肌肉颤抖。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1.焦虑症
当个体处于高度焦虑状态时,中枢神经系统会过度激活,导致肌肉紧张和颤抖。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等可以改善焦虑情绪,减少紧张引起的发抖现象。
2.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强烈恐惧体验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对某些物体或情境有回避行为,如害怕独处、害怕社交场合等。这会导致身体处于高度警觉状态,易出现心悸、出汗、颤抖等症状。药物治疗是常用方法之一,抗抑郁药舍曲林、文拉法辛等可用于缓解相关不适症状。
3.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由神经传递物质失衡所致,涉及大脑中控制运动的部分区域。这种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不自主的肌肉抽搐,在紧张时更为明显。一般采用酒精、普萘洛尔进行治疗,可减轻症状。
4.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临床上以肌强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等为主要表现。通常使用左旋多巴片、盐酸苯海索片等药物来缓解症状。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多而引起的一系列高代谢综合征,此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新陈代谢加快,会出现心动过速、体重下降、怕热多汗等症状。甲亢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肠溶胶囊等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
针对紧张引起的发抖,建议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规律饮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因和尼古丁。必要时,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或生物反馈训练,帮助控制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