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寿命比正常人短吗

2023-07-16 16:38:381153人阅读
刘赟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精神医学科

精神病通常指的是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患者寿命比正常人一般是比较短的。

精神障碍属于一种精神方面的疾病,可能是家族遗传所造成的,但不排除是频繁受到家庭暴力所引起的,也可能是受到应激事件的刺激所导致的。在疾病初期,可能会出现敏感多疑、烦躁不安等情况,甚至还会伴有攻击行为,对他人的身体造成损伤。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出现幻听、幻觉等症状,甚至还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精神障碍的患者寿命通常是比较短的。

如果确诊为精神障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辅助改善。

相关推荐
精神病人的平均寿命
不同精神疾病患者的平均寿命情况不同。一般情况下,健康成年人的平均寿命大约在72到75岁之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寿命较一般人群缩短10-15年,即60-65岁;心境障碍患者可能比一般人群缩短5-10年,即60-70岁。总体上,精神病人的平均寿命总体上可能低于普通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寿命可能会受到疾病症状的严重影响。由于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导致其行为不受控制,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关心,出现自伤、伤人等意外情况的风险较高,间接影响寿命,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寿命可能较一般人群缩短10-20年。而像焦虑症、抑郁症等心境障碍患者,虽然一般没有精神分裂症患者那种明显的行为失控风险,但长期的情绪问题可能引发身体机能的变化,如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长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影响身体健康和寿命,因此,其平均寿命可能比一般人群缩短5-10年。精神病患者的寿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于每个个体的情况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评估寿命情况。除此之外,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及持续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的寿命。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精神病一般寿命多长
精神疾病对寿命的影响因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焦虑症通常不直接影响寿命,抑郁症患者寿命可能缩短5-10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减少10-15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则可能减少8-12年。1、疾病类型与寿命焦虑症:患者一般不会直接因疾病本身导致寿命大幅缩短,如果长期处于严重焦虑状态且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间接影响患者的寿命。抑郁症:抑郁症患者的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治疗依从性、是否伴有躯体疾病、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等。抑郁症本身并不直接决定寿命长短,但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这是影响寿命的重要风险因素,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寿命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可能在一定范围内缩短5-10年。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通常在青春期晚期至成年早期发病,但也可以在更早或更晚的年龄出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寿命往往会受到一定影响。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忽视身体健康,如不规律饮食、缺乏运动等。此外,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寿命可能比正常人减少10-15年。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通常在成年早期发病,但也可以在青少年或更晚的年龄出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躁狂和抑郁发作期间都可能面临健康风险。长期的病情波动可能导致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的紊乱,进而影响寿命。未经有效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寿命可能比正常人减少8-12年。精神病患者的寿命因疾病类型、起病年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自身状况等多种因素而异,虽然某些精神疾病可能对患者的寿命产生较大影响,但通过及时的治疗、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支持等措施,可以帮助精神病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精神病患者的日常护理精神病患者的居住环境应安静、舒适、整洁,避免过度刺激和噪音干扰。保持室内光线柔和,色彩温馨,有助于患者情绪稳定。同时,加强安全管理,移除房间内可能引发危险的物品,如尖锐物、重物等,防止患者自伤或伤人。门窗应设置安全锁,确保患者在必要时能被及时保护。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包括固定的起床、用餐、休息和活动时间,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整生物钟,减轻情绪波动。鼓励患者参与日常活动,如整理个人卫生、简单家务等,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合理安排患者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阅读、观看电影等,以丰富生活内容,缓解精神压力。精神病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情感支持,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避免责备和歧视。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和情绪,通过正面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同时引导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增强社交技能,减少社交恐惧,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王锦霞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精神病人的寿命
精神病人即精神病患者,其寿命因多种因素而异,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值。从整体情况看,一些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患者的平均寿命可能会比普通人群稍短。在没有严重躯体疾病等复杂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的寿命可能与普通人差距不大,能达到70-80岁。•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群,研究发现其平均寿命可能会减少10-20年,这主要是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存在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情况。抑郁症患者如果病情较轻且得到有效治疗,其寿命可能和正常人差不多。但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尤其是伴有自杀行为的患者,寿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约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而且长期的抑郁情绪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内分泌紊乱,进而引发其他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使寿命缩短。•对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其寿命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躁狂发作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过度消耗体力、睡眠不足等情况,对身体造成损害。而在抑郁发作阶段,又会面临和抑郁症患者类似的风险,包括自杀风险和躯体疾病风险,综合起来可能会使平均寿命减少5-10年。不过,如果精神病患者能够得到良好的医疗照顾,包括及时治疗精神疾病、有效控制药物副作用、对躯体疾病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其寿命是可以得到有效延长的,甚至能够接近正常人群的寿命水平。精神病人的日常护理1、环境安全:确保居住环境安全,避免尖锐物品、易碎物品等可能造成伤害的物品。保持环境整洁、安静,避免过度刺激。2、规律作息: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包括起床、吃饭、休息和睡觉等,以维持稳定的生物钟。3、饮食健康: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调整饮食,如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4、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鼓励患者表达情感,避免过度压抑。5、药物管理:确保患者按时服药,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6、社交互动: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进行社交互动,参与适当的活动,有助于改善情绪,促进康复。

蓝长安 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上滑加载更多

以上医疗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到线下就医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feedback@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