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中医科
针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等作用来治疗多种疾病。
1、疏通经络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上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身体气血的正常运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从而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疲劳等症状。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穴、肾俞穴、大肠俞穴等。
2、扶正祛邪
中医认为,正气是人体抵御疾病的重要力量,而邪气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针灸刺激穴位可以扶助正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祛除邪气的作用。常用的穴位包括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等。
3、疏通经络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身体气血的正常运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从而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疲劳等症状。常用的穴位包括大肠俞穴、肾俞穴、肺俞穴等。
除上述外,针灸还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感冒、发热、胃肠疾病等。针灸需要到正规医院,找专业的针灸医生进行治疗,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