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原因有哪些

2023-04-07 05:08:22519人阅读

杨海青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 血液科

中性粒细胞增高通常是由急性感染、急性组织坏死和急性失血导致的。

导致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急性感染,最常见的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其次是杆菌感染,其他的病原体,例如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某些病毒感染后,也会引起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第二,急性组织坏死,常见于严重的烧伤,创伤,挤压伤,电休克,中暑,低温,肠梗阻,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梗死等,也会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

第三,急性失血后1到2小时,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

第四,长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患者也会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感染的治疗主要基于病因治疗。中性粒细胞增多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绝对值的增加。细菌感染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最常见疾病。根据血培养、骨髓培养或分泌物培养结果,可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急性大出血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必要时应进行输血治疗。高中性粒细胞对人体有害。有血液疾病,如骨髓恶性肿瘤和白血病。这些疾病危害极大,需要患者主动治疗。还有非血液疾病,如细菌感染、激素使用异常和甲状腺功能异常。这种情况通常造成的损害较小。原发性疾病治疗后,一般会降至正常水平。

中性粒细胞增高症患者还应注意日常生活调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不要进行暴力活动,并注意休息。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