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期有哪些症状

2023-03-10 05:08:23237人阅读

杨海青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 血液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发病初期的临床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出血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加而导致皮肤、黏膜甚至内脏出血的疾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包括免疫因素、非免疫因素和一些消耗性因素。免疫因子通常指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或类似血小板的抗体,这些抗体攻击血小板并加速血小板的破坏。这一地区的典型疾病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来说,激素治疗效果更好。还有一些非特异性因素,如体外循环,是由机器破坏血小板引起的,将来可以自行恢复。对于一些非免疫破坏性因素,建议消除原因进行治疗。然后一些消耗增加的因素,例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要血浆置换并结合免疫治疗,可以达到80%-90%的治愈效果。发病初期患者会表现出出血症状,包括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牙龈出血,口腔血泡,鼻腔出血,女性患者还会出现月经量增多。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可导致脏器出血。包括消化系统出血,可导致呕血,黑便,血便。泌尿系统出血,可出现肉眼血尿。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神志改变,癫痫发作,偏瘫,严重者可导致昏迷。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可以联合使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如果上述药物治疗不佳,还可以选择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环孢菌素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使用促血小板生成素,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应该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应多吃花生、红枣、核桃、龙眼、扁豆、茄子等食物,避免食用油腻和硬的食物,酒酿、海鲜等醒发物应忌食。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