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的原因及处理

2023-02-12 16:41:228164人阅读

杨海青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 血液科

输血反应原因有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患者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处理。

输血是临床工作中抢救和治疗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常见的输血反应:

第一,发热反应,主要是由于输血时可以产生一些致热源,一般是一些微生物,比如细菌病毒还有输血器上的一些残留物,患者可以出现发热寒战,多半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

这个时候要立即停止输血,可以保暖,解痉和镇静,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第二,过敏反应,主要是受血者多次输血后可以产生某些血清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另外还可能对供者的血液产生过敏的情况而引起的过敏反应。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盐酸苯海拉明进行治疗,还可以应用地塞米松来进行抗过敏治疗。对于轻度过敏,可以应用药物之后缓慢输注。对于严重过敏性休克的患者这个时候要立即停止输血,然后按照休克进行抢救治疗,可以应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还有皮下注射肾上腺素进行治疗。

第三,输血后紫癜,均在输血后7天左右发病,患者会出现寒战明显、高热、荨麻疹,有时会出现头痛、胸痛和呼吸困难。

不同部位有出血,皮肤上有广泛瘀斑和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和黑便,所有患者均伴有血小板减少,血浆和血清中均存在抗血小板抗体IgG。骨髓细胞血液检查显示增殖明显活跃,巨核细胞增多,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可以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点和免疫球蛋白静点。

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试管,在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密切观察献血者是否有输血反应。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处理,特别是当怀疑有溶血反应和输血有污染性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采集患者血样,检查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和间接胆红素的测定等,当怀疑有细菌污染输血反应时,应取血进行培养。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