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冬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 心内科
肺源性心脏病是可以治疗的,但是不能够治愈,但是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方式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心肺功能。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的心脏病,即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纤维化、胸廓畸形等引起肺血管阻力增高,肺动脉压升高,心脏无法承受时出现心脏增大或功能障碍的疾病。肺心病根据起病快慢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肺心病大部分由于肺栓塞引起,如长期卧床患者、手术后患者、静脉曲张患者、产后空气栓塞或骨折导致脂肪栓塞。慢性肺心病大部分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较慢,如慢性支气管炎经10到20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长期不进行治疗形成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1、一般治疗:建议患者戒烟,并且避免呼吸道感染,注意饮食清淡,营养均衡,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可以进行长期家庭氧疗,缓解缺氧的症状。
2、药物治疗: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扩张支气管和血管,维持心脏的生理功能,常用的药物有氢氯噻嗪、多巴酚丁胺、氟替卡松、氨溴索等,肺源性心脏病的药物治疗需遵医嘱进行。
3、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肺栓塞引起的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取栓术、置入下腔静脉滤网等,严重者需要进行心、肺移植术。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医嘱服药,避免接触刺激性诱发因素,尽量避免受凉吹风,防止躯体症状加重;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按时开窗通风,不接触刺激性食物,不吸入刺激性气体。如果出现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