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容易瘀青

2022-05-13 13:33:33184人阅读

周彬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心内科

人体正常止血依赖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三方面发挥正常功能,如果存在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以及毛细血管脆性大等原因,都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出血瘀青,建议患者到医院完善凝血四项、血常规、血浆纤维蛋白酶原等明确诊断。

1、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大多是指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异常减少,血液中血小板计数<100x10^9/L,可能是遗传所导致,也可能是疾病引起,例如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通常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女性患者还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患者首先要明确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再针对性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要采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可采用免疫抑制方案进行治疗,如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环孢素等。

2、凝血功能障碍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等药物,具有抗血小板的作用,若长期服用,可影响凝血功能,患者存在出血风险,导致皮肤瘀青。

建议患者先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尽快至医院就诊,遵医嘱更换药物。还有些患者可能为血友病患者,本身就存在凝血因子缺乏。这种患者首先要减少活动,避免外伤。其次,需要明确是哪种凝血因子缺乏,然后给予对应的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补充血浆、补充冷沉淀。

3、毛细血管脆性大如果患者皮肤较薄,可能在受到轻微撞击时就会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从而使患者容易出现瘀青。

这种情况常见于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病、坏血症、过敏性紫癜、尿毒症等疾病。一旦确认毛细血管脆性大,应尽早进行病因的筛查,根据病因进行相关的治疗。在原发疾病控制后,淤青的症状会逐渐好转。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