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传播依赖血液、性、母婴传播这三种途径。在三种传播途径中,性接触已成为我国艾滋病疫情的主要传播途径,占比超90%。而多性伴侣的性生活,同性、异性之间的肛交,男同之间的性生活等已经成为艾滋病传染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面对艾滋病这一全球范围内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防艾抗艾势在必行!笔者特意向南方医院传染科的彭颉主任请教了相关的艾滋病防治问题,在此分享予广大读者们。
HIV暴露风险仍存,服用阻断药物很关键
彭颉主任解释,艾滋病感染存在“职业暴露”和“非职业暴露”两种情况。职业暴露,顾名思义,指的是因职业关系难以避免地暴露于危险因素面前。相较普通人来说,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工作人员暴露、感染HIV的几率更高。
“医护人员直接暴露于HIV的情形是确实存在的,这种情况被称为‘医源性直接暴露’。”彭主任这样说道,“但不论是职业暴露或非职业暴露,及时服用阻断药物是暴露后阻断艾滋病感染的优选方案。”
HIV 暴露后预防指在暴露于艾滋病毒后72小时内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防感染。黄金72小内服用HIV阻断药物,对HIV的阻断效果也是相当有效的。
艾滋病治疗“路漫漫”,希望之光在明日
不幸暴露患上艾滋病,相关的艾滋病治疗可就“道阻且长”了。艾滋病治疗研究尚在路上,彭颉主任对当前的研究作出了肯定。彭主任指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日新月异,目前艾滋病治疗还是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新研发面世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疗效好了,病人的耐药性减弱了,服药后的副作用也减少了。
新药物的研发成果意味着人们的“抗艾之战”又前行了一步,而艾滋病疫苗仍是艾滋病治疗研究的一大“槛”。目前尚未有可用于临床治疗的艾滋病疫苗,而科学家们对艾滋病疫苗的钻研未曾停下脚步。
“艾滋病逐渐变得像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样,通过服药能控制病情并延长寿命。”彭主任对艾滋病存活人群的治疗较为乐观,“当然,治疗艾滋病光靠临床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归根到底,艾滋病病人始终还是‘病人’。社会需要给艾滋病病人营造平等无歧视的治疗环境,大众更是需要赠与艾滋病病人更多的关爱。人类战胜艾滋病的日子,指日可待。”
通讯员:李晓姗
按疾病找